[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2891.1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6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苏愉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立信杰(东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4 | 分类号: | H01R13/04;H01R13/4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曾海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高速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于计算机、服务器及网络存储设备等电子装置中使用的基本功能为电信传输。然而,电连接器本身以及其与电子装置的配合更可进一步与计算机等设备性能的提升、数据传输的效能与可靠性,以及系统的整体特性有关。就现阶段的观察,电子装置除了在外观、尺寸上有愈行缩减的需求与趋势外,更求不断的推陈出新以及多样性。因此,对于电连接器的配合度与性能上的要求将可预期地随之提高。有鉴于此,在合理的生产成本与制程等条件下,提供以较小体积发挥同等或更佳效能的电连接器是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较小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藉其端子的配置而具有小的外观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包含绝缘本体、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接地连接件,以及传输线;第一端子组设置于绝缘本体,且包含至少一第一接地端子;第二端子组设置于绝缘本体并与第一端子组间隔排列,且包含至少一第二接地端子;接地连接件包含本体部、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且于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的排列方向上延伸经过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其中,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自本体部突出,且第一接触部与第一接地端子及第二接地端子接触;传输线与接地连接件的第二接触部接触,并与第一端子组电性连接。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绝缘本体形成有一第一容置区以及一第二容置区,该第一端子组及该第二端子组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容置区及该第二容置区,且部分裸露于该绝缘本体的一侧。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绝缘本体的该侧包含一表面,该第一接地端子及该第二接地端子分别包含一片体部实质平行于该表面,并与该接地连接件接触;该第一接地端子及该第二接地端子并部分相对于该片体部弯折,且离开该绝缘本体的该侧的表面朝该绝缘本体的内部延伸。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接地连接件的该本体部呈扁平条状,且该扁平条状的本体部的片延伸方向实质平行于该表面;其中该第一接触部突出于该扁平条状的本体部的一长边侧,且抵触于该片体部。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接触部与该第一接触部位于该本体部的长边的相对两侧,且该片体部位于该本体部的具有该些第一接触部的该长边侧。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接地连接件进一步位于该第一接地端子与该第二接地端子的该弯折部的外侧;其中该接地连接件的该本体部呈条状,该些第一接触部突出于该条状的本体部的一长边侧,且抵触该第一接地端子及该第二接地端子自该弯折处离开该绝缘本体的该侧延伸的部分。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接触部与该第一接触部位于该本体部的相异侧,且该第二接触部实质平行该绝缘本体的该表面延伸经过该片体部。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接地连接件进一步包含一延伸部,该延伸部与该第一接触部位于该本体部的相异侧,且实质平行该绝缘本体的该表面延伸经过该片体部,遮盖该第一端子组裸露于该绝缘本体的该侧的至少部分;该第二接触部突出于该延伸部与该本体部连接的相对侧。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接触部与该第一端子组对应。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端子组进一步包含至少一与该传输线接触的信号端子。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至少一信号端子部分弯折,且于该绝缘本体的一侧的表面延伸越过该接地连接件的该本体部。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端子组进一步包含至少一与该传输线接触的电源端子。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端子组包含三个与该传输线接触的电源端子。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至少一电源端子具有一延长部,该延长部朝该第一端子组的方向延伸,且与该传输线接触。
如上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具有较小体积,并藉其端子的配置而具有小的外观厚度。
【附图说明】
图1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2所示为图1A-1B所示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部分组合图;
图4A所示为图1A-1B所示实施例移除盖体后的第二侧前视图;
图4B所示为沿图4A中A-A剖面线的剖视图;
图4C所示为沿图4A中B-B剖面线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立信杰(东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立信杰(东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28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叉车托板
- 下一篇:一种新型配方物料自动称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