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0687.6 | 申请日: | 2013-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9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官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官喜生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B17/7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谢伟;曾旻辉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骨外科手术的融合器。
背景技术
现时在骨外科手术中,植入融合器用以对受损骨骼进行填充固定融合术,已经成为当今骨外科普遍应用的技术。为了利于伤口的愈合,传统的融合器均为中空体,其利用将人体组织填于中空腔内以诱导自体周围组织与融合器的融合,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然而,作为填充的人体组织一般而言均来自于自体,需要从患者的其他自体组织结构中获取。如此,患者的取组织区必然产生新的创伤,容易导致并发症。再有,因为需要整理人体组织而增加了手术时间以及医疗成本,不利于治疗的广泛推进。此外,通常骨骼结构欠佳的人,如儿童,骨质梳松者,均不宜作自体组织移植,因而此种需要填充诱导人体组织的融合器对患者的骨质要求过高,不利于普遍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需填充诱导人体组织的融合器。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融合器,所述融合器为立体网状结构构成的疏松实心体结构,所述立体网状结构于融合器的内部及表面形成多个网孔。
所述融合器采用立体网状的疏松实心结构,无需做成中空腔体的形式,因此具有足够的刚度以及支承面去支撑人体中各椎间的受力。由于融合器体支持面大,防止了塌陷的并发症。同时,立体网状的实心融合器无需填充材料,克服了现有的需要填充自体组织的缺陷,避免了获取自体组织所造成的新的创伤,也节省了手术操作者为整理这些自体组织所消耗的手术时间,并且不会对骨骼结构欠佳的患者造成限制。又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融合器采用立体网状的实心结构,患者的自体组织与立体网状结构形成的网孔相互融合,并能达成融合器与自体组织之间的融合,从而也能够达到手术的目的。再有,由于融合器通过上述特征与患者的自体组织达成良好的融合,因而避免需要取出融合器的二次手术,既降低了手术成本,也降低了手术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立体网状结构为不规则的立体网状结构,所述立体网状结构形成的所述多个网孔为不规则的网孔,所述多个网孔中包含有相互贯通的两个网孔。
进一步地,所述融合器利用异种骨或同种骨制成,材料来源广泛,并且可以直接利用异种骨与同种骨的骨小梁空隙形成立体网状的实心结构,因此取材成本低,直接降低融合器的生产成本以及手术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融合器是由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的至少其中一种材料制成,利用3D打印技术,可直接将上述材料制成立体网状结构,生产方便简捷,并且利用立体网状结构形成网孔与自体组织达成融合。
进一步地,所述网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1mm,融合器具有足够的硬度以充足的接触面,使得融合器足以在患处起到支撑、填充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融合器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上分别具有凸起及凹陷,一方面增大与患处相邻自体组织的接触面积,使得融合器与自体组织更好地接触融合,另一方面有效防止融合器在手术过程中从患处退出。
进一步地,所述融合器包括相连头部以及与头部相连的杆部,所述头部具有呈圆弧形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杆部连接的第二表面,适用于脑外科微创手术,所述第一表面形状与人体脑壳患处的外形相同或相类似,所述融合器在脑外科微创手术中起填充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杆部呈圆柱形状,所述杆部的横切面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表面的外直径,其整体成蘑菇状。
进一步地,所述融合器呈柱状,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及第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二端面重叠,使得融合器可以利用于颈椎、脊椎、胸骨等不同部位。
进一步地,所述融合器呈柱状或粒状或条状或锥形或立体梯形状或立方体或长方体状或板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融合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融合器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融合器又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融合器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网状结构及其形成的网孔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融合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融合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融合器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融合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融合器的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官喜生,未经刘官喜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06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