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保温袋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6144.1 | 申请日: | 2013-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2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伟 |
主分类号: | B65D30/08 | 分类号: | B65D30/08;B65D30/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4012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保温用品。
背景技术
过去市场上出现过一种保温袋,就是在一般包袋的基础上增加了保温层,保温层材料用的是植物棉;没有设能插入手取暖和保温的插手附袋;没有设能移动的保温层;在保温室内也没有固物紧贴附袋。此种保温袋不足之处是:只能对放入保温室内的冷或热物质进行保温;保温时间较短;制作成本较高;不便于手和人体利用热物质进行取暖保温,或利用冷物质进行降温防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要比过去市场上出现过的保温袋,对冷或热物质的保温时间要长些,制作成本要低些。
能利用所保温的热、冷物质的热或冷温度的慢慢释放,对手和人体产生取暖保温或降温防暑作用。
能控制冷或热温度释放的方位和速度。
在满足以上需要的基础上,还要便于大量制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保温袋,包含外层材料、内层材料、保温层、保温室、附袋、袋口、背带,其技术方案是:此保温袋至少有1个能插入手取暖和保温的插手附袋;能插入手取暖和保温的插手附袋的侧面,至少有1个保温室;能插入手取暖和保温的插手附袋,与其紧挨保温室之间的保温层是能移动的;紧挨能插入手取暖和保温的插手附袋的保温室,有固物紧贴附袋;保温层材料用的是珍珠棉或橡塑保温材料。
以上保温袋只要在其保温室内装入冷或热物质后与人体接触,就能对人体产生降温防暑或取暖保温作用;并且通过改变能移动保温层安放的位置和调节固物紧贴附袋的松紧,就能控制冷或热温度释放的方位和速度;由于此种保温袋结构不复杂(见说明书附图),是能根据以上需要来设计和大量制作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实验有如下有益效果:
相等重量珍珠棉或橡塑保温材料与植物棉分别作保温层材料实验对比,前者要比后者保温时间长70分钟左右,价格也低此,更便于保温袋的制作。
可对放入保温室的冷或热物质进行很长时间冷热保温,还能控制冷或热温度的释放方位和速度,如放入瓶装开水或冷冻冰13小时以上才达环境温度。
夏天将冷冻物质放入保温室,与手、脚或人体其它部位接触,包括背着此袋,可便人非常凉爽清醒防止中暑。
冬天将热物质放入保温室,如靠近人体就会给人增加温暖,如将手插入插手附袋,就可对手和人体连续取暖保温很长时间,保温室内不放热物质插手附袋也可长时间保温双手。
此保温袋还可做日常挎包用,有多种时新式样。
此保温袋特别适合在无冷暖空调场所或室外用,是可伴着人走的冷热调节器,非常有利于人体健康。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有2幅附图,其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一种保温袋立体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说明:
通过设计、制样、制模、裁剪、缝制,主要由外层材料9、内层材料10、保温层15、保温室7、保温室12、插手附袋5、前附袋4,构成保温袋体1;由外层材料9、内层材料10、插手附袋口6(插手附袋口可装拉链等封口材料),构成插手附袋5;由外层材料9、内层材料10、保温层15、能移动保温层8(能移动保温层8,能减少或增加某些方位的保温层,还能分隔保温室)、保温室上保温盖11、粘扣13,构成保温室7和固物紧贴附袋14合为一体(固物紧贴附袋14,由内层材料10和粘扣13构成,通过粘扣13调节松紧);由外层材料9、内层材料10、保温层15、拉链袋口3,构成保温室12;由外层材料9、内层材料10、拉链袋口3,构成前附袋4;由内层材料10、保温层15,构成能移动保温层8;由内层材料10、保温层15、粘扣13,构成保温室上保温盖11;外层材料9和内层材料10根据需要选择布或皮革、皮毛;背带2选择美观结实相配的编织带;保温层材料珍珠棉比较硬,橡塑保温材料比较软,保温室前、后保温层要求较硬一般用珍珠棉,四周保温层要求较软一般用橡塑保温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伟,未经张志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61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