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极板全自动包板机的极群整形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3044.3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5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智周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2/26;B22D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极板 全自动 板机 整形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加工设备组件,尤其是一种蓄电池极板全自动包板机的极群整形机构。
背景技术
在蓄电池的加工过程中,极板是其中的重要组件,随着蓄电池生产工艺的发展,现有的加工过程中,为了增加蓄电池的容量并使结构紧凑,其电极可由多片极板并联组成。具有相同极性的极板连接成的组件称作极板组,又称极板群。极板群的制造是对正、负极的小极板通过隔板纸交替的进行隔离并切割后制作,以往都是通过人工操作来完成,不但加工效率十分低下,而且由于极板一般为铅质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重金属粉尘,不利于操作人员的健康,所以国家相关规定中基于安全生产的考虑,要求生产厂家采用自动包板机(也称包片机)在进行极板的加工,所以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包板机,但是在极板的自动供应操作一般通过比如机械手、输送带等机构来实现,机械手结构可以实现自动操作,但是其结构复杂,设计和加工成本高,输送带成本较低,但是仍然需要人工将极板一片一片的摆放到输送带上,人工参与较多,健康损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既能实现自动化操作、又能降低设计生产成本的蓄电池极板全自动包板机的电池模具移动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蓄电池极板全自动包板机的极群整形机构,包括一个安装支架,所述的安装支架上设有一气缸,所述的气缸垂直安装在安装支架的顶端,所述的气缸两侧设有两个法兰直线轴承,所述的气缸前端固定在一连接板上,所述的连接板上设有两个直线轴底座,所述的直线轴连接两个垂直轴,所述的两垂直轴同时穿过固定在安装支架上的两个法兰直线轴承,在所述的连接板底部下侧与一气动手指连接,所述的气动手指底部垂直安装在连接板上,所述的气动手指包含两个左右能相对运动的夹条,两个夹条上分别增加安装了前夹板和后夹板,在所述的安装支架下部,左右各固定了一个双轴气缸,所述的双轴气缸通过T形底座与所述的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的的双轴气缸推杆上增加安装了一侧推板,在所述的安装支架侧板靠近后夹板一侧安装有一光电开关。
上述结构中,所述的后夹板为一平板。
上述结构中,所述的前夹板其形状为中间有一凸台,凸台两侧有对称的两个凹槽。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使蓄电池极板全自动包板机从纸带的传输和切割、正、负极板的输送,极板与纸带的包板操作到后续的包板运输及与铸焊机模具的对接,全过程均为自动化操作,极大的提高了整个工序的运行效率,大幅减少了人员与极板的接触,保障了人员的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等轴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夹板的立体图
图中:1、气缸;2、安装支架;3、垂直轴;4、法兰直线轴承;5、连接板;6、气动手指;7、T形底座;8、前夹板;9、后夹板;10、侧推板;11、双轴气缸;12、垂直轴底座;13、光电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蓄电池极板全自动包板机的极群整形机构包括一个安装支架2,所述的安装支架2上设有一气缸1,所述的气缸垂直安装在安装支架2的顶端,所述的气缸1两侧设有两个法兰直线轴承4,所述的气缸1前端固定在一连接板5上,所述的连接板5上有两个垂直轴底座12,所述的垂直轴底座12连接两个垂直轴3,所述的两垂直轴3同时穿过固定在安装支架上的两个法兰直线轴承4,在所述的连接板5底部下侧与一气动手指6连接,所述的气动手指6底部垂直安装在连接板上,所述的气动手指包含两个左右能相对运动的夹条,两个夹条上分别增加安装了前夹板8和后夹板9,在所述的安装支架下部,左右各固定了一个双轴气缸11,所述的双轴气缸通过T形底座7与所述的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的的双轴气缸11推杆上增加安装了一侧推板10,在所述的安装支架2的侧板靠近后夹板一侧安装有一光电开关13。
为了有效的控制气动手指及前后夹板整体的垂直上下稳定运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安装支架2上安装有两个对称的垂直轴3,便于导向及增加运动平稳性,气动1动作,同时带动两个垂直轴3及连接板5及固定在连接板5上的气动手指整体垂直上下稳定运动。
为实现极群前后方向的整形动作,所述的前夹板形状根据极群的形状制定为如图4,保证了有效夹紧极群,同时不损伤极群的极耳。
为了方便极群的整形动作顺利进行,在所述的安装支架2安装在极群运输链条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智周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智周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30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