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压腹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1067.0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5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常青;陈诚;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3/14 | 分类号: | A61F13/14;A61B17/135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0 | 代理人: | 赵秉森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加压腹带。
背景技术
产后出血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宫缩乏力为产后出血的首因,其在产后出血诸多因素中占有高达90%的比例,特别是剖宫产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占所有产后出血的比率高居不下。另外,因“疤痕子宫”行剖宫产的产妇,由于术后腹部张力过大,除了容易引起产后出血外,还容易出现腹部伤口出血及渗血的现象。
目前,我国剖宫产率高达50%左右,产妇在剖宫产手术后,为了缓解其术后腹压的突然下降,除按摩子宫、药物性干预外,还需要采用常规腹部按压砂袋等方法来预防因子宫收缩乏力而致的出血。但是砂袋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以下弊端:
(1)由于砂带具有一定重力,不易固定,特别是当产妇的体位变换时,容易导致砂袋移位或者滑脱,从而导致砂袋定位不准确,压力不确定,因此无法实现预期加压的效果;而为了避免砂袋移位或者滑脱,产妇往往不能自由活动,并且由于需要长时间放置砂袋,容易导致产妇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2) 制作砂袋的材料容易导致砂子渗漏出来,由于砂子的洁净度不高,易引发切口处的交叉感染;(3) 由于砂带不易固定牢固,为了避免砂袋移位或者滑脱,产妇往往不能自由活动,并且由于需要长时间放置砂袋,容易导致产妇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砂袋对产妇腹部加压不易定位、易引发切口处的交叉感染且固定不牢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压腹带,包括腹带体,腹带体两端各设有相匹配的固定装置,所述腹带体的腹面设有两个气囊,所述两个气囊沿腹带体纵向并排设置,一个气囊的使用面的长为15厘米,宽为5厘米,另一个气囊使用面的长为15厘米,宽为15-20厘米。
使用时,将宽度为5厘米的气囊对准子宫底部,另一个对准子宫下段,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后,为气囊充入适量气体即可。
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囊为腹部加压,由于气囊重量很小并且固定于腹带体上,使用时只要将腹带体固定好,就不用担心气囊滑落,不会影响产妇的自由活动,压力位置也不会因产妇体位变化而发生改变。并且除非减少内部气体或者松开腹带,气囊与腹部接触的地方压力大小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加压腹带无需用到砂砾,因此能避免砂砾不干净造成感染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设置两个气囊,分别针对子宫底部和子宫下段,由于子宫底部需要的压力较大,因此将其使用面(即使用时与人体接触的面)的面积设置较小。产妇呼吸时,腹部会有一定的运动,就会带动气囊对腹部做一定的按摩,有助于子宫的收缩,减少子宫出血。
本实用新型的加压腹带的气囊的长度根据子宫的大小来设置。
进一步,所述气囊设于腹带体的端部。
将气囊置于产妇的腹部时,腹带体两端的固定装置也正好位于腹面,方便腹带的固定。若将气囊设于腹带体其他地方,穿戴时,固定装置就会位于产妇背部或者腰部,固定腹带时,就需要产妇变换体位,不便于操作。
进一步,所述固定装置为魔术贴。
魔术贴价格便宜、粘贴牢靠且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压腹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压腹带的腹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加压腹带,包括腹带体1,腹带体1一端的腹面设有两个气囊2,背面设有魔术贴的毛面3;腹带体1的另一端的腹面设有魔术贴的勾面4,所述两个气囊2沿腹带体1纵向并排设置,一个气囊2的使用面的长为15厘米,宽为5厘米,另一个气囊2使用面的长为15厘米,宽为20厘米。
气囊2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也可以是椭圆体。
使用时,将宽度为5厘米的气囊2对准子宫底部,另一个对准子宫下段,通过魔术贴固定后,为气囊2充入适量气体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10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前向碰撞风险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