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设备接线绝缘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0097.X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3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陆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瑞森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7/58 | 分类号: | H01B17/58;H01R4/70 |
代理公司: | 泉州劲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6 | 代理人: | 林枫 |
地址: | 3644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设备 接线 绝缘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的防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力设备接线绝缘护套。
背景技术
我国现有的电力设备防护措施比较简单,有些甚至没有做相关的防护,时有污闪、湿闪、化学气体腐蚀、小动物或杂物搭接、人为触电和窃电所引起的停电事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变压器防护措施被提出并逐渐推广,如搭建防护棚,将变压器隔离起来,这种方法着实有效,但是实际可操作性不高,成本较高且占地面积较大,容易引来鸟类的筑巢;又如采用胶布缠绕裸露的进出线,防止污闪、腐蚀、杂物搭接等所引起的停电事故,但是接头处和接线端子在运作时产生热量,温度太高容易造成老化松动,同时这种简单的防护避免不了凝露闪络、污秽闪络现象的发生,需要经常性的巡视补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具有超强耐候性和耐腐蚀性,使用年限长,并且可以防止短路事故、触电事故的电力设备接线绝缘护套,适用于高低压变压器、避雷器、过电压保护器等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力设备接线绝缘护套,为一体式弹性空腔结构,包括罩形套,所述罩形套下方连接有套管部,所述罩形套一侧设有线夹套,所述线夹套连接有一出线口,还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上开设若干个连接孔,使用时通过绝缘紧固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线夹套的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出线口截面为圆形,所述出线口与所述线夹套的连接部分的截面为椭圆形。
优选的,所述开口为扁平带状。
优选的,所述电力设备接线绝缘护套采用硅橡胶材料。
优选的,所述绝缘紧固件为硅橡胶扣钉。
优选的,所述电力设备接线绝缘护套壁厚为2.0-2.5mm。
优选的,所述罩形套从上到下由三段不同圆径的圆柱体组成,圆径分别为50-55mm、60-65mm和120-125mm。
优选的,所述套管部圆径为85-90mm。
优选的,所述出线口圆径为18-20mm。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套使用时包覆于电力设备的接线口处,解决了电力设备接线处的绝缘问题,能够避免因小动物或异物搭接引起的短路事故,避免行人误触导致的触电事故和防止不法分子的窃电行为,防止凝露闪络、污秽闪络的发生,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耐候性、阻燃性、绝缘性能等,使用效果好,寿命可达20年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罩形套1 套管部2
线夹套3 出线口4
开口5 连接孔6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设备接线绝缘护套,为一体式弹性空腔结构,包括罩形套1,所述罩形套1下方连接有套管部2,所述罩形套1一侧设有线夹套3,所述线夹套3连接有一出线口4,还设有一开口5,所述开口5上开设若干个连接孔6,使用时通过绝缘紧固件连接,所述线夹套3的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出线口4截面为圆形,所述出线口4与所述线夹套3的连接部分的截面为椭圆形,所述开口5为扁平带状,所述电力设备接线绝缘护套采用硅橡胶材料,所述绝缘紧固件为硅橡胶扣钉,所述电力设备接线绝缘护套壁厚为2.0-2.5mm,所述罩形套1从上到下由三段不同圆径的圆柱体组成,之间用圆锥台连接,圆径分别为50-55mm、60-65mm和120-125mm,所述套管部2圆径为85-90mm,所述出线口4圆径为18-20mm。
实际使用过程中将所述罩形套1套在电力设备端子上,所述线夹套3套在与端子连接的电缆上,所述套管部2套住整个端子,然后用硅橡胶扣钉穿过连接孔6,紧固,密封。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瑞森化工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瑞森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00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