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及管道连接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9910.1 | 申请日: | 2013-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8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本腊;刘德华;严浩;陈星;彭冉;熊春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9/02 | 分类号: | F16L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 |
地址: | 41001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密封 接头 连接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连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及使用该管道密封接头的管道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管道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等领域,用于传输液体、气体等介质。不同管道需要通过连接接头连接到一起,以形成较长的传输管路。为了防止介质泄漏,目前大部分连接接头采用密封螺纹加O型圈进行密封。但是,在使用钢制气瓶的领域,气瓶压力一般为10MPa,并且气体为强腐蚀性气体,在此情形下,靠密封螺纹和0型圈密封难以做到长期密封。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开发一种可以长久密封的管道连接接头。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可长久密封的管道密封接头。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管道连接组件,其具有可长久密封的管道密封接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其包括第一接头及与第一接头连接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上形成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第二接头上形成有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接头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二接头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密封部,所述管道密封接头中开设有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及第二密封部的连接通孔,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部上形成有圆锥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通过转动部连接,所述连接通孔穿过所述转动部,所述转动部的横截面呈多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均呈圆柱形,且所述第一接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接头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的一侧呈圆柱形,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二接头连接的一侧呈圆柱形,所述第一接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最大直径,所述第二接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最大直径,且所述第一密封部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最大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连接通孔的至少一端形成有向外扩张的扩张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的螺纹旋向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由金属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圆锥面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外端部,且所述圆锥面与所述连接通孔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θ为锐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在一方面的改进,30°≦θ≦60°。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二,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连接组件,其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道密封接头,所述第一管道中具有第一管孔,且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管孔连通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管道中具有第二管孔,且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二管孔连通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螺纹配合,且所述连接通孔连通所述第一管孔和第二管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的内侧形成有环绕所述第一管孔和/或第二管孔且与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部上的圆锥面相配合的槽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密封接头及管道连接组件,其在管道密封接头的密封部上形成圆锥面,并通过该圆锥面与管道内壁紧密接触来实现密封,该密封结构不会因为高压、耐腐蚀性气体的作用而破坏密封性,因此可以实现长久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密封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道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99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