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住宅楼的户外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8193.0 | 申请日: | 2013-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3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邹立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立生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B66B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8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住宅楼 户外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住宅楼的户外电梯。
背景技术
经检索有关专利文献,未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用于住宅楼的户外电梯。
众所周知,我国有很多7层以下居民住宅楼未安装电梯,居住在其中高层的老弱病残人士深感不便,往往减少甚至放弃户外活动,因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他们迫切希望能有一种既使用方便,价格合理,又不影响各层居民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在采光和噪声方面影响也很小的户外电梯。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这种电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符合上述要求的用于住宅楼的户外电梯。
容易想到,由单元的楼梯间进出户外电梯是最好的选择。
按照习惯,户外电梯轿厢必须能着陆于地面,但户外电梯如靠近楼梯间且轿厢着陆于地面会影响单元门的进出或占用单元门外有限空间,也不够安全。
如果在单元门外有一个高于单元门的平台,电梯轿厢着陆于此平台上则不会影响单元门的进出或占用单元门外有限空间。而人员上下平台可用一个简单的升降装置例如剪叉式升降机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思路来设计的,包括:着陆平台、轿厢、导向机构、曳引机构、电机减速机构、电气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在住宅楼单元门外设有一个高于单元门的着陆平台,该着陆平台下方畅通,电梯轿厢着陆于该着陆平台上,该着陆平台旁设有一台供人员上下该着陆平台的升降装置。
上述的着陆平台是钢结构,或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是直接利用原有的有足够的承重能力的挡雨平台,或是经加固后的挡雨平台。
上述的轿厢可以是栅栏结构,以不影响采光。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门以方便进出。
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可以不用封闭式井道,可以采用龙骨形护架或采用敞开形式。
另外,按照习惯,住宅楼要有门与电梯相通,但如在单元的楼梯间开门不但成本高且容易破坏建筑结构,根据实际经验,对于一个高度一米以上的窗口,如果在窗口内侧下方安放一个高度合适的踏板,可以采用跨或坐姿通过,正如通过小汽车的门,该踏板可以是凳形也可以是台阶形,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活动的,还可以是折叠式的,踏板也可以延长到住户门附近,以方便轮椅通行。
另外,对于高度较小的窗口可以稍加扩大,因此不一定要在单元的楼梯间开门。
在电梯的适当部位安装梯子、溜索、滑柱等,可以帮助人员登上楼顶进行楼顶绿化工作,或者在紧急情况下从楼内向楼顶或地面撤离。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较好地解决了前述的问题以符合用户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曳引机构 2.电机减速机构 3.支承横梁 4.导轨 5.轿厢 6.着陆平台 7.单元门 8.长踏板 9.短踏板 10.楼梯间窗户 11.楼梯 12.住户门
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支承横梁(3)与楼顶紧固连接,用来支承曳引机构(1)和电机减速机构(2),还可与导轨(4)连接以增加导向机构的稳固性。
导轨、轿厢、曳引钢索等最好采用不锈钢材料。
由于现有的电梯技术已十分成熟,许多结构部件,控制技术和安全措施可以用于本实用新型,对于专业的电梯技术人员来说,实施本实用新型不存在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立生,未经邹立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81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斜面装修施工用吊篮
- 下一篇:一种储存有洗手液的出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