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筛式碎磨机及筛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7664.6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08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高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云峰 |
主分类号: | B02C17/02 | 分类号: | B02C17/02;B02C17/18;B02C23/00;B02C23/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陈振 |
地址: | 112605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筛式碎磨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碎机及粉碎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筛选并锤磨高钛渣的粉碎机及粉碎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粉碎物料的系统往往需要反复撞击,多次破碎才能得到理想效果,破碎效率低,速度慢,耗时耗电,而且使用寿命短。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创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破碎效率的粉碎机及粉碎系统,实现省时省电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筛式碎磨机,包括外壳、筒体、入料机构及出料机构;
所述外壳为中空的圆筒,所述外壳具有两端面,其中一端面上具有入料通孔,另一端面上具有动力输入孔;
所述筒体为中空的圆筒,所述筒体具有两端面,其中一端面上具有入料通孔;所述入料机构穿过所述外壳的入料通孔连接到所述筒体的入料通孔;
所述筒体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并可绕其中心轴自由旋转;
所述筒体的圆筒面上具有出料口与多个均匀分布的圆孔;所述筒体的端面内壁固定有多根圆钢;
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出料斗与出料管道;所述出料斗置于所述外壳内部,并连接到所述筒体的出料口;所述出料管道置于所述外壳外部,并连接到所述外壳上的出料口。
较佳地,所述筛式碎磨机还包括动力轴;
所述动力轴穿过所述外壳的动力输入孔连接到所述筒体,用于输入动力, 使所述筒体旋转。
较佳地,所述筒体上多个均匀分布的圆孔的直径为2-3mm。
较佳地,所述圆钢采用直径为25mm的高锰圆钢。
较佳地,所述筒体的出料口的围成的面积大于所述圆孔的面积。
较佳地,沿所述筒体的圆周分布多个所述出料口,所述出料斗的数量与所述出料口相同。
较佳地,所述外壳由厚度16mm的锰板制成。
较佳地,所述筒体由厚度12mm的高锰板制成。
一种筛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所述筛式碎磨机、滚筛装置、提升装置及二次输送装置;
所述滚筛装置与所述筛式碎磨机的出料管道连接;
所述提升装置连接到所述滚筛装置,将破碎合格与不合格的物料分离;
所述二次输送装置连接到所述提升装置,将破碎不合格的物料输送到所述筛式碎磨机的入料机构。
较佳地,所述筛磨系统还包括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连接到所述筛式碎磨机的顶部。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破碎效率高,速度快,省时省电;端面固定耐磨圆钢,提高了破碎力度,使用寿命延长;多层封装的方式,噪音低,安全性更高;及时筛出颗粒,避免了颗粒与块石相互粘接,可迅速实现块粒分离;及时除去体积或重量较小的颗粒或灰尘,避免内部堵塞,起到散热的作用,较好地控制了粉尘污染,实际使用中十分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筛磨系统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筛磨系统的右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筛式碎磨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筛磨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筛磨系统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在所述筛磨系统1000中,物料经原料粉碎后,通过滚筛筛选,再经过提升选料,成品即可输出,不合格的破碎物料再经过二次循环,继续粉碎;原料粉碎的过程中使用风力除尘。
请参阅图2和图4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筛磨系统的右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筛磨系统的主视示意图。所述筛磨系统1000包括筛式碎磨机100、除尘装置200、滚筛装置300、提升装置400、二次输送装置500、动力装置600、传动装置700及动力传输装置800。
所述筛式碎磨机100、所述滚筛装置300、所述动力装置600及所述动力传输装置800具有较大的体积,且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一般直接固定到支撑平面(通常为地平面)上;所述筛式碎磨机100使用多个地脚螺栓固定在支撑平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云峰,未经高云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76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示模组及其装置
- 下一篇:自行车用的手肘支撑座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