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浪涌滤波电路及运用该电路的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7614.8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6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熊文振;钟波;杨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H01R13/719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浪涌 滤波 电路 运用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浪涌滤波电路以及运用该滤波电路的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网络的防浪涌滤波电路以及运用该电路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传输速度不断提高,同时对连接器综合电气性能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浪涌是沿线路传送的电流、电压或功率的瞬态波。在电子线路中,浪涌主要是指电源刚开通的一瞬间产生的强力脉冲,它很可能使电路烧坏,如使PN结电容击穿,电阻烧断等,此为,雷电袭击也会产生浪涌,对设备的电子元件造成破坏。因此,有必要在连接器中设置浪涌保护。浪涌保护就是利用非线性元件对浪涌的敏感设计的保护电路。浪涌会对网络设备造成威胁,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由于考虑到工艺和价格的因素,滤波电路中通常并未设置有浪涌保护,少部分设置有浪涌保护的连接器,由于其在电路设置上的缺陷,因此在网络一致性测试过程中会出现共模输出电压不良的情况,不符合行业规定的标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浪涌滤波电路以及运用该滤波电路的连接器,该防浪涌滤波电路具有浪涌保护功能和优良网络一致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浪涌滤波电路,包括全双工传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设有若干传输通道,各传输通道均设有变压器以及与变压器连接的共模扼流圈,变压器包括相互耦合的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第一线圈设有连接至第一侧的两第一外端以及位于两第一外端之间的第一抽头,第二线圈设有与共模扼流圈分别连接的两第二外端以及第二抽头,共模扼流圈包括与第二抽头连接的中心线圈,中心线圈连接至第二电容,各传输通道上的第二电容并联连接至第二侧,第一抽头上连接有电阻,并通过防浪涌模块与接地点相连,防浪涌模块 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电容和浪涌抑制晶闸管。
其中,所述共模扼流圈包括分别与两所述第二外端连接的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连接至所述第二侧,共模扼流圈与第二侧之间设置有起浪涌保护作用的集成元件,集成元件连接至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
其中,所述防浪涌滤波电路包括四个变压器以及与此对应连接的四个共模扼流圈,形成四个传输通道。
一种运用防浪涌滤波电路的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用于接地的屏蔽壳体以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滤波组件,滤波组件包括变压器、共模扼流圈、第二电容、第一电容、浪涌抑制晶闸管、电阻以及承载和连通变压器、共模扼流圈、第二电容、第一电容、浪涌抑制晶闸管以及电阻的电路板,变压器具有电连接至电阻的第一抽头,电阻通过相互并联的第一电容和浪涌抑制晶闸管与电路板上的接地点相连。
其中,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有起浪涌保护作用的集成元件,所述共模扼流圈具有与集成元件电连接的第三线圈以及第四线圈。
其中,所述屏蔽壳体设有向电路板延伸出的延伸片,延伸片与接地点抵接。
其中,所述变压器和共模扼流圈容置在模组壳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抽头上连接电阻,并通过防浪涌模块与接地点相连,防浪涌模块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电容和浪涌抑制晶闸管,第一抽头与电阻相连,使电路构成Bob-Smith电路,使得滤波电路与外接网线达到阻抗匹配,降低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和起到更好的滤波作用,并且在网络一致性测试过程中不会出现共模输出电压不良的情况,具有优良的网络一致性,电路中的防浪涌滤波模块能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使得电路线对地能承受较高的电压,在电路遭受瞬间高压时可起到保护的作用,具有很好的浪涌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浪涌滤波电路的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浪涌滤波电路较佳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中滤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中滤波组件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76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