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散热式的灶具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7203.9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2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四强 |
主分类号: | F24C15/10 | 分类号: | F24C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南京市鼓***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灶具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灶具面板,具体是一种后散热式的灶具面板。
背景技术
市场上嵌入式灶具的种类很多,如嵌入式电磁炉等,这些传统类型的嵌入式灶具,其无法直接向外界进行通风散热,因此,其工作功率与同类型的外置式相比功率将大大降低,导致其烹调火力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大大降低其实用性。
本人在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2675395B于2013年1月16日公开了一种后散热嵌入式电磁炉,包括电磁炉外壳和散热风扇,电磁炉外壳主要由面板和设置在面板下部的底座构成,所述面板后上方设有散热排风口,底座上设有进风口,底座内部对应散热排风口与进风口之间形成有风道,散热风扇设置在风道中。其通过将散热排风口设置在电磁炉顶面后上部,从而不用改变支撑架的结构强度,达到承重能力强的目的;后散热嵌入式电磁炉嵌入安装在灶面或台面后,进风口和散热排风口分别位于灶面或台面的下侧和上侧,使进风口和散热排风口的空气不互相影响,空气单向流动,经进风口进入到电磁炉内部换热后经散热排风口排出,散热效果极佳,即使嵌入式电磁炉的功率在2000W或以上或机壳超薄,其散热问题也能解决,长期工作也不会因内部过热而死机。但是,其仅限于自身有散热孔的电磁炉。无散热孔的普通嵌入式电磁炉在灶具上单独使用,散热就很差。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设计简单、结构合理、装配简便、成本低、提高通风散热效果、通用性强、可用于多种普通嵌入式电磁炉的有后散热孔的灶具面板,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后散热式的灶具面板,包括安装于嵌入式电磁炉上的面板,其结构特征在于,面板的后侧对应嵌入式电磁炉的位置设有一凸部,凸部后侧布满散热孔。
所述凸部与面板一体成型或分体设置,凸部的截面呈弧形或钝角形。
所述散热孔的位置高于面板的表面。
所述嵌入式电磁炉底部对应所述凸部倾斜设置有导流片。
所述面板与底壳连接,所述导流片安装在面板或底壳上。
所述嵌入式电磁炉的散热方向朝向面板的后侧。
所述面板上还设有金属面板或玻璃面板。
本灶具面板还可适用于其他电灶具,如嵌入式电磁炉、嵌入式光波炉或嵌入式电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通用性强的面板上直接设置散热孔,嵌入式电磁炉工作时产生的热空气通过导流片引导至散热孔并排至外界,提高嵌入式电磁炉的散热效果,保证嵌入式电磁炉的工作效率及大功率不死机、不烧机,使该嵌入式电磁炉满足人们的烹调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面板与灶具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2,本后散热式的灶具面板,后散热式的灶具面板,包括安装于嵌入式电磁炉5上的面板1,其面板1的后侧对应嵌入式电磁炉的位置设有一凸部2,凸部后侧布满散热孔3。本灶具面板还可适用于其他公知的电灶具,如嵌入式电磁炉、嵌入式光波炉或嵌入式电炉等设备。
本实施例的凸部2与面板1为一体成型,凸部2的截面呈弧形或钝角形,本实施例优选前一方案。上述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无需赘述。若采用凸部2与面板1为分体设置的方案,凸部2则为单独嵌入在面板1上,该方案则主要适用于玻璃造的面板。
散热孔3的位置高于面板1的表面,可避免烹调时溅落的液体导流至灶具内部,对应地,灶具内部同样可设有集水槽和排水孔等,背景技术中的专利文献已有记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无需赘述。
面板1底部对应所述凸部2倾斜设置有导流片6,导流片6可有效引导灶具内部的气流流向散热孔3,形成风道,有利于其散热。面板1与底壳4连接,根据实际设计需要,导流片6可通过螺钉安装在面板1或灶具底壳4上,本实施例优选后一方案。
嵌入式电磁炉5的散热方向朝向面板1的后侧,嵌入式电磁炉5工作时产生的热空气通过导流片6引导至面板1散热孔并排出。
进一步地,面板1上还可设有金属面板或玻璃面板等,起装饰作用,使之更加美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四强,未经陈四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72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