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除雾气的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5680.1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7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妮妮;谭光之;魏屹立;郑鹏辉;吕平;杨瑞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西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48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雾气 湿法 烟气 脱硫 吸收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除雾气的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
背景技术
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烟气脱硫技术,由于原系统中气-气换热器 (GGH)的堵塞严重,大部分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取消GGH,直接将净烟气(烟气温度50-55℃)从有内衬防腐材料的烟囱直接排出,形成“湿烟囱”排放。该系统因“湿烟囱”无烟气再热装置,排烟温度较低,吸收塔出口带有饱和水的净烟气在排放过程中,部分冷凝形成液滴,降低烟气的抬升高度,影响烟气的扩散,特别是当地温度、气压较低或者在阴霾天气时,烟气中携带的粉尘及液滴聚集在烟囱附近,落到地面形成“石膏雨”或者酸雨,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甚至腐蚀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较好去除雾气效果的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除雾气的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包括直排烟囱,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直排烟囱内嵌设有二次除雾装置,该二次除雾装置包括与直排烟囱相匹配的外骨架,所述外骨架中心处设置有中心筒,在外骨架和中心筒之间均匀间隔环设有除雾叶片,除雾叶片上设置有除雾介质。
所述每个除雾叶片朝同一方向偏斜且与中心筒母线成45°。
所述相邻除雾叶片之间的距离为300mm-5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直排烟囱内安装有除雾装置,在排放出口对烟气去除雾气,以进一步脱除烟气中携带的雾滴,减少“石膏雨”的发生,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危害;
2.本实用新型的除雾装置的叶片与中心筒母线夹角采用45°斜角,可使垂直通过的气流均有机会碰撞到除雾叶片,加大雾滴的去除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除雾装置嵌设于直排烟囱,中心筒、除雾叶片、外骨架等焊接到一起,统一安装,结构简单,不会多余占用吸收塔体积。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除雾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除雾装置剖视图。
图中:1.直排烟囱,2.外骨架,3.中心筒,4.除雾叶片,5.二次除雾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和3所示,一种可除雾气的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包括直排烟囱1,直排烟囱1内嵌设有二次除雾装置5,该二次除雾装置5包括与直排烟囱1相匹配的外骨架2,所述外骨架2中心处设置有中心筒3,在外骨架2和中心筒3之间均匀间隔环设有除雾叶片4,相邻除雾叶片之间的距离为400mm,每个除雾叶片4上设置有除雾介质,除雾叶片4朝同一方向偏斜且与中心筒3母线成45°。
在安装时,首先是将除雾介质镶嵌在除雾叶片4上,然后将做好的除雾器叶片4焊接连接到中心筒3上,要求除雾叶片4与中心筒3母线间有45°倾角,将所有除雾器叶片4焊接好以后,将外骨架与直排烟囱之间用卡子、螺栓、螺母垫片与其紧密结合,在二次除雾装置5上涂有防腐材料。
烟气从直排烟囱1排出时,经过二次除雾装置5,经过倾斜45°的除雾叶片4,液滴通过惯性碰撞而被除雾介质拦截脱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具有较好的除雾效果,能够避免形成“石膏雨”落到地上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西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西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56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连接结构及其过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