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减焦增光接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5513.7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5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徐中一;刘维振;孙德刚;谷英红;张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中一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杨华 |
地址: | 11002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增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减焦增光接环,用于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的机身与各种卡口镜头配合,实现更佳的成像效果。
背景技术
目前微单相机的CMOS图像传感器都是APS-C画幅,也就是大约在25mm×17mm,而全画幅相机的CMOS图像传感器大约是36mm×24mm。这就使得微单转接全画幅镜头时无法得到与全画幅相机相同的视角。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减焦增光接环,该减焦增光接环通过在微单相机与各种卡口镜头之间进行一个焦距转换,使镜头像场缩小,视角更大,光线更加集中,从而达到在同一光圈下,可以使用更高的快门速度或更低感光度进行拍摄,使得微单的APS画幅相机在转接全画幅镜头时得到与全画幅相机相近的视角和焦距。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减焦增光接环,包括接环框和镜组,镜组由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凸面,像侧光学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微凸面,像侧光学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微凸面,像侧光学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凹面,像侧光学面为微凸面;其中第四透镜的外形为长方形,其物侧光学面与第三透镜的像侧光学面曲率一致并胶合,并且第四透镜的像侧光学面到相机的CMOS图像传感器的距离为7mm-15mm。
所述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材质为玻璃。
该新型减焦增光接环采用上述镜片组结构后,APS-C画幅的微单相机在使用本减焦增光接环转接的全副镜头时,保持原全幅镜头的视场角不变。焦距系数基本不变。这样相机上的APS-C画幅的CMOS图像传感器所接收到了信息与全画幅相机结构到的基本相同,也就在价格相对变异的微单相机上得到接近于昂贵的全画幅相机的拍摄效果,同时由于镜头像场缩小,光线更加集中,使得在同一光圈下,可以使用更高的快门速度或更低的感光度进行拍摄。
附图说明
图1为减焦增光接环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减焦增光接环镜头,包括接环框和镜组,镜组由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和第四透镜4,其中第一透镜1物侧光学面为凸面,像侧光学面为凹面;第二透镜2物侧光学面为微凸面,像侧光学面为凹面;第三透镜3物侧光学面为微凸面,像侧光学面为凸面;第四透镜4物侧光学面为凹面,像侧光学面为微凸面;其中第四透镜4的外形为长方形,其物侧光学面与第三透镜3的像侧光学面曲率一致并胶合,并且第四透镜4的像侧光学面到相机的CMOS图像传感器的距离为7mm-15mm,并伸入到相机内部。通过第四透镜外观形状为长方形,使镜片能更方便的贴近相机的CMOS图像传感器,达到更好的成像效果。
所述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和第四透镜4的材质为玻璃。
其成像原理为:首先将本接环装卡在微单相机上,然后再将单反全副镜头装卡在本接环上。此时全副镜头的光线必然经过本减焦增光接环。本减焦增光接环将把全副镜头的全部光线聚缩在微单的APS-C传感器上,从而达到了原全副镜头的近乎全部视角。同时由于光密度增加,照度增强,光圈值明显提升或感光度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中一,未经徐中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55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远景成像模拟镜头
- 下一篇:一种壁挂式共建共享光缆配线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