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保卫生易拉罐盖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4807.8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1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炜帅;王嘉宁;郑瑞康;金敬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D17/34 | 分类号: | B65D17/34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 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0025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卫生 易拉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易拉罐,特别涉及一种环保卫生易拉罐盖。
背景技术
易拉罐是常用的饮料灌装形式,多为铝、铁材质,其开口方式现有拉片式、留片式和全开式,全开式多用于固体食品的盛装。拉片式外拉开口,开启后拉环及开片与罐体分离;留片式在此基础上改进后采用内压开口,开启后拉环及开片与罐体相联,开片压入罐体内。
拉片式存在诸如拉环随意丢弃、开片割伤等环保和安全问题,正逐渐被留片式所取代。留片式虽解决了上述问题却造成了开片与罐内饮料的接触,带来了卫生隐患。因此,针对易拉罐开口的设计又有诸如内置吸管和外加封盖等形式,但皆因操作不便和增加成本难以在市面上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易拉罐开口方式在环保与卫生方面不相兼顾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拉环、开片与罐体相连,同时开片不与内装物接触的易拉罐盖。本实用新型着眼于同时解决环保、安全、卫生三方面问题,结合拉片式和留片式优点为一体,同时又操作简便、无多余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由刻在盖体上的第一弓形未封闭刻痕、第二弓形未封闭刻痕和通过铆接点铆接于盖体上的拉环构成,第一弓形未封闭刻痕与第二弓形未封闭刻痕之间形成有开片,铆接点位于弓形刻痕内的开片上。拉环具有拉环小端和拉环大端。
拉环大端下部的盖体具有内凹槽,便于人们用手将拉环勾起。
拉环两侧盖体上具有点状凸起,对拉环具有限位的作用。
开片两个尾部的盖体上具有条状凸起,保证了开片与盖体的可靠连接。
铆接点位于拉环长度中点位置;拉环小端距第一弓形未封闭刻痕的距离是第一弓形未封闭刻痕长度的1/4,第一弓形未封闭刻痕、第二弓形未封闭刻痕与拉环在盖体上均呈对称分布。开片位于盖体的一个半圆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具有未封闭的刻痕:将现有的封闭水滴形刻痕开口变为两端无刻痕的弓形。第一弓形未封闭刻痕与第二弓形未封闭刻痕之间形成有开片,铆接点位于弓形刻痕内的开片上,开片与盖体连接,不会脱落,比较环保。
2、第一弓形未封闭刻痕破裂时,开片内压量较少,不足以接触罐内饮料,拉环强迫刻痕开口并最终带动开片向后贴敷于盖体上而非压入罐内;整个开启过程保证了罐内饮料的卫生。
3、开片开启后,与嘴所对应的第一弓形未封闭刻痕弧度较大,能满足人们的饮用需求;由于开片在拉环的带动下完全同拉环一起反压在开口的后面,饮用时不会对人们的面部造成干涉,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易拉罐立体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易拉罐盖体俯视图。
图3为开片刻痕的局部视图。
图4为开片及拉环组合的局部视图。
图5为图2中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是由刻在盖体B上的第一弓形未封闭刻痕3、第二弓形未封闭刻痕5和通过铆接点2铆接于盖体B上的拉环1构成,第一弓形未封闭刻痕3与第二弓形未封闭刻痕5之间形成有开片4,如图3所示,铆接点2位于弓形刻痕内的开片4上。拉环1具有拉环小端8和拉环大端9。
拉环大端9下部的盖体B具有内凹槽7,便于人们用手将拉环1勾起。
拉环1两侧盖体B上具有点状凸起10,对拉环1具有限位的作用。
开片4两个尾部的盖体B上具有条状凸起6,保证了开片4与盖体B的可靠连接。
拉环1相对于弓形刻痕有如下相对位置,如图4所示,铆接点2位于拉环1长度中点位置;拉环小端8距第一弓形未封闭刻痕3的距离是第一弓形未封闭刻痕3长度的1/4,第一弓形未封闭刻痕3、第二弓形未封闭刻痕5与拉环1在盖体B上均呈对称分布。开片4位于盖体B的一个半圆内。
使用时,勾住拉环1并将拉环大端9用力上拽。此时,由铆接点2作为支点,在杠杆作用下拉环小端8下压。与此同时,在上述拉环1的运动下,外缘的第一弓形未封闭刻痕3在压力作用下将向罐内方向破裂开口,而内缘的第二弓形未封闭刻痕5靠近铆接点2处在拉力作用下上翘开口。然后,以铆接点2为中心将拉环1平动旋转180°,使拉环小端8位于第二弓形未封闭刻痕5以外靠近盖体B中心位置,拉环大端9位于第一弓形未封闭刻痕3以外靠近盖体B外壁位置。之后,以拉环小端8处为支点,勾住拉环1以拉环大端9为施力点,在杠杆作用下将拉环1向盖体B无开口一侧反压。此时,拉环1将迫使第一弓形未封闭刻痕3和第二弓形未封闭刻痕5逐渐破裂使开口开启,并带动开片4向无开口一侧反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48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