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倍聚光光伏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4248.0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2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庆云 |
主分类号: | H02S40/42 | 分类号: | H02S40/42;H02S40/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光 组件 | ||
1.一种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包括低倍聚光系统、光伏电池组件及与光伏电池组件良好导热接触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具有两端封闭的玻璃管外壳,所述低倍聚光光伏组件整体东西轴方向安装,并且所述低倍聚光光伏组件的光学中心轴面与东西方向垂直面所形成的角度接近当地纬度角度,因而所述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可对较大角度范围内的入射太阳光线实施非运动跟踪,实施高效聚光发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倍聚光光伏组件的玻璃管外壳长度超过2.5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倍聚光光伏组件的玻璃管外壳长度超过5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管外壳直径范围为45毫米~150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为单晶硅电池或多晶硅电池或碲化镉电池或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为单晶硅电池或多晶硅电池或对上述两种电池进行切割或组合形成的仅仅尺寸和引线不同的光伏电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倍聚光系统为低聚光倍率的复合抛物聚光系统,且所述低倍聚光系统的容差角度范围大于±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抛物聚光系统为一维复合抛物聚光系统,可实现一维的线性聚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抛物聚光系统的聚光倍率为1.5~3.5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抛物聚光系统的聚光倍率为1.6~2.5倍。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抛物聚光系统的光学抛物反射面采用一个以上的平面反射面形成多折平面组合的反射镜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折平面组合反射镜面为一个以上的平面玻璃镜片拼接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玻璃镜片采用镜前反射膜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倍聚光光伏组件的光学中心轴面与东西方向垂直面形成的角度范围为当地纬度角度值加5°和减10°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管外壳的两个端头位置或靠近两个端头位置的管壁上包括两个引出电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以上的所述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平行阵列布置,形成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的组串连接方式,所述低倍聚光光伏组件的相邻端部由所述电极直接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组件互相遮住汇流母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组件包括多个光伏电池组件单元,各光伏电池组件单元的对应散热装置之间绝缘布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紧贴布置于光伏电池组件背部,其延伸部分布置于玻璃管外壳不能受光部分的内壁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庆云,未经刘庆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424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