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4145.4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4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张仕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分类号: | F25B29/00;F25B41/00;F25B41/06;F25B4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7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空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空调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多样,目前的空调系统在提供制冷或制热的同时还会具有提供热水的功能。但是,目前空调系统中,空调制热和制热水采用同一种工作模式,而实际上空调制热所需高压远低于制热水的高压,这样采用一种工作模式的控制方式就会导致大量冷媒进入制热水换热器,导致空调能力的降低,为保证空调能力,压缩机需要输出更多的能力,这就导致整机功率过高,耗能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避免了冷媒分布不均导致的能效降低,优化了系统控制,节省了能耗。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中温换热器、高温换热器、低温换热器和节流装置,所述压缩机、中温换热器、高温换热器、低温换热器和节流装置连通形成冷媒循环回路,所述中温换热器和高温换热器并联,所述中温换热器所在支路为第一支路,所述高温换热器所在支路为第二支路,还包括第一降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上,位于所述中温换热器和压缩机排气口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降压装置,所述第二降压装置设置在第二支路上,位于高温换热器和压缩机排气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低温换热器与所述并联支路之间的主冷媒回路上。
优选地,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中温换热器之间还设置有流量调节装置。
优选地,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高温换热器之间还设置有流量调节装置。
优选地,所述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上,位于中温换热器和所述低温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路上,位于所述高温换热器和所述低温换热器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中温换热器之间设置有流量调节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高温换热器之间设置有流量调节装置。
优选地,所述中温换热器进口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高温换热器进口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在中温换热器前设置降压装置,从而为中温换热器和高温换热器提供不同压力的冷媒,避免冷媒分布不均导致的能效降低,优化了系统控制,节省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系统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系统图。
图中标号:1压缩机;21第一降压装置;22第二降压装置;31中温换热器;32高温换热器;4低温换热器;5节流装置;51第一节流装置;52第二节流装置;6流量调节装置;61第一流量调节装置;62第二流量调节装置;10第一压力传感器;11第二压力传感器;12第三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系统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中温换热器31、高温换热器32、低温换热器4和节流装置5,所述压缩机1、中温换热器31、高温换热器32、低温换热器4和节流装置5连通形成冷媒循环回路,其中所述中温换热器31和高温换热器32并联,所述中温换热器31所在支路为第一支路,所述高温换热器32所在支路为第二支路,还包括第一降压装置2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上,位于所述中温换热器31和压缩机1排气口之间。
上述空调系统的工作循环流程是:压缩机排气分别进入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进入第一支路的高温高压冷媒经第一降压装置21降压后进入中温换热器31换热,进入第二支路的高温高压冷媒在高温换热器32内部换热后与第一支路冷媒汇合到主冷媒回路,经节流装置5节流后进入低温换热器4吸热蒸发,最后从压缩机吸气口进入压缩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该空调系统由于在中温换热器31入口设置了第一降压装置21,从而对进入中温换热器31的高温高压冷媒的压力进行调节,提供中温换热器31冷凝工况所需要的压力,同时防止压缩机排气大量进入中温换热器31导致高温换热器32能量不足,机组能耗的增加。
上述第一降压装置21可以选用毛细管,也可以选用手动降压阀,高温高压冷媒经过毛细管或降压阀后压力被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41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