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楼梯扶手转弯接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1037.1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1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汤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盛鸿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1/18 | 分类号: | E04F1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梯扶手 转弯 接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梯、走道的扶手,尤指一种楼梯扶手转弯接头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建筑物的楼梯、走道大都设置有扶手栏杆,以辅助行人行走,而通常使用的是金属管扶手,在该扶手设置时,其金属扶手通常需要沿着楼梯或者走道转弯拼接,此时就需要转弯接头的结构装置。
然后传统楼梯或走道的金属扶手的转弯接头处都是通过在两金属管扶手的端面做≥45°切口,然后对接后焊接或铆接固定,或者通过现场测量做一个弯金属管,然后将弯金属管的两端分别与两金属管的两端面对接后焊接或者铆接固定,这种对接结构不但操作麻烦、工作效率低下,而且焊完的扶手往往都是尖角,行人在使用过程中易划伤,即不安全,又不方便,而且造型也不美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楼梯扶手转弯接头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楼梯扶手转弯接头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接头和第二活动接头,所述的第一活动接头为柱形筒状,所述的第一活动接头的一端设有凹形端盖,所述的凹形端盖上设有第一枢转接头,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的轴心线与所述的第一活动接头的轴心线垂直;所述的第二活动接头为柱形筒状,所述的第二活动接头的一端设有组合端盖,所述的组合端盖上设有能与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枢接并可以实现旋转滑动的第二枢转接头,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的轴心线与所述的第二活动接头的轴心线平行;所述的第一活动接头与所述的第二活动接头活动枢接并通过螺丝固定。
所述的第一活动接头为椭圆柱形筒状,所述的第二活动接头为椭圆柱形筒状;所述的第一活动接头与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的第二活动接头与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一体注塑成型。
所述的组合端盖包括腰圆形端盖和直角面端盖,所述的腰圆形端盖与直角面端盖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的组合端盖与所述的第二活动接头一体注塑成型。
所述的凹形端盖与所述的第一活动接头一体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设计合理,不仅可以很方便的给楼梯扶手转角处安装转角,省去了焊接、打磨和抛光等工序,极大的减少了工作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非常省时省力,而且本接头装置还可按实际情况调整转折角度,可以适应不同转折角度的转角的安装,同时减少了安全隐患,造型更加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活动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活动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活动接头1,第一枢转接头101,凹形端盖102,第二活动接头2,第二枢转接头201,腰圆形端盖202,直角面端盖2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楼梯扶手转弯接头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接头1和第二活动接头2,所述的第一活动接头1为椭圆柱形筒状,所述的第一活动接头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凹形端盖102,所述的凹形端盖102上设有第一枢转接头101,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101的轴心线与所述的第一活动接头1的轴心线垂直,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101与所述的第一活动接头1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的第二活动接头2为椭圆柱形筒状,所述的第二活动接头2的一端设有组合端盖,所述的组合端盖包括腰圆形端盖202和直角面端盖203,所述的腰圆形端盖202与直角面端盖203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的组合端盖与所述的第二活动接头2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的组合端盖上设有能与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101枢接并可以实现旋转滑动的第二枢转接头201,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201的轴心线与所述的第二活动接头2的轴心线平行,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201与所述的第二活动接头2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的第一活动接头1与所述的第二活动接头2活动枢接并通过螺丝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盛鸿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盛鸿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10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MEMS技术的太赫兹焦平面阵列
- 下一篇:氧化铈抛光粉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