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浮旋流聚结复合式污水除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8798.1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2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孙飞;朱智文;孙永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油惠博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惠博普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24;C02F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杜澄心;张亚军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浮旋流 聚结 复合 污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一体化旋流气浮聚结多功能除油设备,适用于油气田的污水处理,石油化工行业的污水处理等。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开采程度的提高,开采技术日趋先进,开采出水的处理难度也逐渐增大,同时各种边际油田和深海油田的开发,也对水处理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处理单元已不能满足水处理要求,新的油田水处理技术也整朝着一体、高效、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油田现场应用较广的水处理方法主要是物理分离,化学药剂辅助,包括常规重力沉降、聚结除油、旋流/离心机加速沉降、气浮除油、过滤等。但是随着处理难度增大,这些常规的处理单元的处理效果早已大打折扣,且运行中问题也越来越多;而在海洋石油开采中,由于场地限制,聚结除油、旋流分离、气浮已是现行的主流工艺,而随着开采的深入,同样面临采出水粘度增大,油滴粒径减小,乳化程度高等诸多问题,主流工艺运行也不理想。
自旋流离心力场引如气浮的技术理念被提出以来,气浮与旋流分离一体化的技术经历了很漫长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在石油行业,为了克服目前常规的旋流、气浮、聚结等工艺单元中日益严峻的问题,这种一体化的技术设备逐渐被应用在石油石化行业中的含油污水处理中,也取得了一些实际的研究和应用成果;
美国专利US7157007,US7144503,中国专利CN200710187494.9,CN201110098951.3等均报道了旋流气浮一体化组合除油技术设备,在共同的主体设计理念下,分别研究了不同结构设计特点的气浮旋流设备;但是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所研究的气浮旋流技术,仅是对气浮效应和旋流立场的叠加,研究局限在对气泡的引入工艺、旋流立场的结构设计等方面,而对油水分离过程的控制则欠缺,尤其是海洋石油生产环境中,流量,压力,水平液位波动等,都会对处理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对于气泡粒径大小和上升速度的关系和影响也没有系统的考量,目前溶气设备产生的微米级甚至纳米级气泡过细,上浮和聚并的速度慢,导致了气浮效应发挥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浮旋流聚结复合式污水除油装置,以解决旋流气浮一体化组合除油技术设备存在的效率低、集约性差且运行不稳定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
一种气浮旋流聚结复合式污水除油装置,主要由多功能分离罐、两级气水混合装置和调节控制箱组成;多功能分离罐为立式圆柱形罐,由筒体、上封头、下封头组成,多功能分离罐中上部有切向进入的进液口,中部设有油出口,下部设有水溶气及循环装置,底部设有排污口,顶部有排气口和连通管;进液口采用切线方向进入,罐内进液口处设有导流槽,导流槽与进液管平滑连接;多功能分离罐内部设有内旋流筒,内旋流筒为柱-锥-柱形结构,内旋流筒底部与出油管相连;内旋流筒上方设有气体捕雾器,内旋流筒上缘与分离罐壁之间,设有聚结填料,内旋流筒下方设有气泡聚结填料;多功能分离罐下部设有集水器,集水器分别与多功能分离罐水出口和循环水水口相连,循环水管线经二级气水混合装置后进入集水器上方的气水布液管线;分离罐顶部的排气口通过管线与二级气水混合装置的进口相连;分离罐水出口与侧方调节控制箱水进口连接,调节控制箱下方有该气浮旋流聚结复合式污水除油装置的出水口,侧方有操作手孔,调节控制箱顶部与分离罐顶部联通。
进液管线设计有射流式一级气水混合装置,进液口数量为2个或多个,呈中心对称式布置。
进液口导流槽与进液管平滑连接,且与分离罐内壁闭合形成导流通道;导流槽走向沿罐壁上升,升角5°~10°,导流槽长度覆盖90°~150°圆周角度,导流槽末端罐壁上设有垫板。
分离罐长径比为2:1~4:1,旋流内筒与分离罐的直径比例为1:3~2:3。
旋流内筒内部的锥体部分,设有浮式开关装置,该浮子开关由空心浮力球和橡胶密封球组成,中间通过连杆连接,连杆处通过轴套与内筒壁固定。
集水器为封闭式圆柱形水箱结构,直径为分离罐筒体直径的1/3~1/2,高径比0.5~1;或集水器为封闭式方形水箱结构;集水器上下盖板开有若干小孔,开孔面积为出水口流通面积的10~30倍。
集水器上方的气水混合布液装置为中心交叉式开孔喷射管,交叉管数量为3~6根,布水管上开孔方向为斜上方45°或垂直向上90°。
集水器上方的气水混合布液装置为喷淋式溶气布液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油惠博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惠博普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华油惠博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惠博普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87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