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瓦斯发电余热回收利用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8116.7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9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曹辉;刘军;王鹏;王光光;程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蓝海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8 | 代理人: | 智宏亮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瓦斯 发电 余热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瓦斯发电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瓦斯发电余热回收利用装置。适用于煤矿回收瓦斯发电后烟气余热的利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些大型的瓦斯发电站,由于瓦斯发电机组数量比较多,且安装比较集中,余热量非常大(排烟温度高达550℃),因此,大多采用将所有的瓦斯发电机组的高温尾气收集后,通过余热锅炉产生蒸汽进行发电。但是,在一些小型的瓦斯发电站,由于其瓦斯发电机组数量不多,如果采用余热发电,则相对的投资非常大,回收效益远小于总投资,因此在小型的瓦斯发电站,基本不能做余热发电项目。许多煤矿行业对瓦斯发电后的烟气余热基本都没有加以利用,而是直接将含有大量热量的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这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同时也造成对环境的一种热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由此产生,提出一种瓦斯发电余热回收利用的装置。通过回收瓦斯发电机排烟余热,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避免浪费,降低能耗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法来实现:在瓦斯发电机烟气排烟口处设置热量收集装置,所述的热量收集装置主要由循环水密封室、烟气密封室和换热管组成,所述的循环水密封室和烟气密封室为两个独立的腔室,烟气密封室位于循环水密封室的下面,所述的换热管贯穿在循环水密封室和烟气密封室内,每个换热管的上部均位于循环水密封室内、下部均位于烟气密封室内,在换热管均加入有热交换介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循环水密封室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自来水管和水箱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位于烟气密封室内的换热管上具有翅片。
本实用新型所述烟气密封室的一端设有烟气进风口、另一端设有烟气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管内加入的热交换介质为软化水。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瓦斯发电机烟气排烟口处设置热量收集装置,实现了余热的回收利用,不仅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节约了能源、避免了浪费,处理后的热量可用于加热澡堂洗浴用水,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的流程框图。
图中:1、循环水密封室,2、烟气密封室,3、换热管,4、循环
水进水口,5、烟气进风口,6、烟气出风口,7、循环水出水口,8、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
如图1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瓦斯发电余热回收利用的装置主要由循环水密封室1、烟气密封室2和换热管3组成,循环水密封室和烟气密封室为两个独立的腔室,采用Q235碳钢无缝焊接而成。烟气密封室2位于循环水密封室的下面,一端设有烟气进风口5、另一端设有烟气出风口6。循环水密封室1的循环水进水口4和循环水出水口7分别与自来水管和水箱连接。换热管3为多个,均贯穿于循环水密封室和烟气密封室内。每个换热管的上部均位于循环水密封室内、下部均位于烟气密封室内,在换热管均加入有热交换介质。换热管3采用Q235焊接成密闭管,为延缓设备结垢的时间,换热管内抽真空并存有约二分之一的软化水。为增大烟气密封室2内换热管3的换热面积,位于烟气密封室2内的换热管3均设置有翅片。
使用使,在瓦斯发电机烟气排烟口处安装本发明所述的瓦斯发电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瓦斯发电机排出的高温烟气通过烟气密封室进风口5进入烟气密封室2内,换热管3内部的软化水吸收高温烟气中的热量后蒸发变为高温气体置于换热管3内的上半部分。与进入循环水封腔内的自来水进行热交换,自来水吸收换热管3内高温蒸汽的热量后流入水箱中,换热管3内高温蒸汽放出热量后冷凝,沿换热管3内壁流到换热管3的底部,再次被高温烟气加热。如此往复循环,达到回收烟气内热量的目的。被加热的自来水流入水箱被储存起来,送至用户,如洗浴等使用,达到热量回收利用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蓝海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洛阳蓝海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81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