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网状集流体的锂离子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74922.7 | 申请日: | 2013-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62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 发明(设计)人: | 邱景义;余仲宝;李萌;王维坤;苑克国;王安邦;杨裕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71部队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4/7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专利服务中心 11046 | 代理人: | 刘永盛;林英 |
| 地址: | 10019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状 流体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状集流体的锂离子电池。这种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生产成本低的特点,可用于规模储能、飞行器电源等多种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制备工艺的改进,电池比能量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同日益迫切的需求相比,电池性能还存在很多不足,其中电池比能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就是一个方面。在许多使用场合中,电源系统的重量会受到严格限制,如果电池比能量不够高,储存能量就达不到使用要求,带来诸多问题。锂离子电池的传统制备工艺中,分别采用铝箔和铜箔作为正极和负极的集流体,活性物质混合粘结剂和导电剂后涂布到集流体上。由于箔材本身面密度较大,导致电池非活性组件在总重中占的比例较大,不利于电池比能量的提高。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优化电池结构和制备工艺,提高电池比能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电池制备工艺的上述不足,而重新设计的一种网状集流体的锂离子电池,使所制备的电池具有比能量高、设计灵活、工艺简单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依靠下述技术实现的:一种网状集流体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是该电池包括正极极耳2、负极极耳4、正极8、负极7、隔膜9、壳体10,正极极耳2和负极极耳4分别连接到正极8和负极7上,正极8、负极7、隔膜9按照正极8、隔膜9、负极7、隔膜9的顺序卷绕或叠层组合在一起;所述正极8包括网状正极集流体1与正极活性物质6,正极活性物质6粘附在正极集流体1的网格内;所述负极7包括网状负极集流体3与负极活性物质5,负极活性物质5粘附在负极集流体3的网格内;电池正极8和负极7所用集流体均为网状结构。
正极活性物质6和负极活性物质5填充到网状正极集流体1和网状负极集流体3中后,根据电池设计要求,将E极8和负极7压实到要求的压实密度。
所用的网状正极集流体1为泡沫铝材,所用网状负极集流体3为泡沫铜、泡沫镍、泡沫铝或泡沫不锈钢材。
网状正极集流体1及网状负极集流体3的孔隙率、厚度根据电池设计的要求进行调节。
采用这种网状集流体的锂离子电池,非活性组分在电池总重量中占的比例较低,电池比能量高,且生产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网状集流体的锂离子电池示意图
1.网状正极集流体,2.正极极耳,3.网状负极集流体,4.负极极耳,5.负极活性物质,6.正极活性物质,7.负极,8.正极,9.隔膜,10.壳体。
图2网状正极示意图
1.网状正极集流体,2.正极极耳。
图3网状负极示意图
3.网状负极集流体,4.负极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把改性天然石墨、导电乙炔黑、聚偏二氟乙烯(PVDF)按质量比92∶4∶4的比例混合制成浆料,填充泡沫镍负极集流体中,经干燥、辊压等工序制成负极;把钴镍锰酸锂、Super P、KS6、PVDF按质量比92∶2.5∶1.5∶4的比例混合制成浆料,填充泡沫铝正极集流体中,经干燥、辊压等工序制成正极,依隔膜、负极、隔膜、正极的顺序叠层制成电芯。把电芯装入铝塑膜电池壳体,加入1.0M六氟磷酸锂(LiPF6)/碳酸丙烯酯(PC)+碳酸乙烯酯(EC)电解液后,密封组装成软包装方形电池。0.1C倍率下,电池比能量达到260Wh/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3971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63971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49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