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温控出风口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4234.0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5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陈盛华;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勇 |
主分类号: | F24F13/15 | 分类号: | F24F13/15;F24F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央空调 通风 系统 温控 风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出风口,尤其涉及一种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温控出风口。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主要由两种:
第一种是靠人工手动调节或用其他辅助电器或工具对风口的方向进行调节,由此来改变出风的方向。这种方式虽然能达到出风方向的改变,但是人工调节,浪费人力财力,同时,辅助电器的使用使得该中央空调出风口的布线更加复杂,在拆装上也进一步增加了人力和财力。
第二种是固定出风的方式,这种方式使得室内风量和风速不均匀,出风方向上的温度过低,而周围温度相对而言过高。
上述两种出风方式,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因其出风口的温度低于附近空气露点温度而致冷凝水凝结,出现结露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出风均匀的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温控出风口,该出风口可自动改变风口的送风角度,使风口在10-16度之间运行不结露。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温控出风口,包括框体、多个隔框、活动轴、曲柄、连杆、温控器、顶针和弹簧;所述多个隔框横向均匀排放在框体内且形成多个容置槽,每个容置槽内均安设有叶片,所述活动轴通过曲柄与连杆连接且形成一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的一端与叶片连接,所述联动机构的另一端与顶针连接,所述温控器上设有容纳顶针上部的孔洞,所述温感器固定在框体上且与弹簧弹性连接。
其中,所述叶片、曲柄和连杆的材质均为塑料。
其中,所述温控出风口还包括角码,所述隔框通过角码固定在框体内。
其中,所述温控出风口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通过铆钉固定在框体上。
其中,所述温控出风口还包括温感器固定架,所述温感器固定在温感器固定架上,所述温感器固定架固定在支架上。
其中,所述温控出风口还包括弹簧底座,所述弹簧底座固定在温感器的一端上,且所述弹簧与弹簧底座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温控出风口还包括连杆连接架,所述连杆连接架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杆连接架上设有用于容纳温感器的通孔。
其中,所述框体由对称设置的两个短外框和对称设置的两个长外框组成,所述长外框与短外框间隔首尾相连形成该框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温控出风口,采用温感器感知风口周围的温度,温度升高,温感器热涨推动顶针直线运行,由于联动机构连接在叶片与顶针之间,因此顶针的运动带动叶片同顶针直线运行;当温度降低时,顶针依靠弹簧的弹力回复到原位,继而叶片再同向运行。即出风口温感器利用涡流原理来控制风口气流的线性变化,继而控制叶片的运行方向,不需要电器或其他任何工具对风口进行调节,就可实现根据风管内的不同送风温度来感应自动改变风口的送风方向,使得风口在10-16度内自动化运行而不结露。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节约了人力财力,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温控出风口的爆炸图;
图2为图1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框体 11、隔框
12、曲柄 13、连杆
14、温控器 15、顶针
16、弹簧 17、叶片
18、支架 19、温感器固定架
20、弹簧底座 21、连杆连接架
22、角码 23、活动轴
24、联动机构 101、短外框
102、长外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温控出风口,包括框体10、多个隔框11、活动轴23、曲柄12、连杆13、温控器14、顶针15和弹簧16、角码22;多个隔框11横向均匀排放在框体10内且形成多个容置槽,每个容置槽内均安设有叶片17,活动轴23通过曲柄12与连杆13连接且形成一联动机构24,曲柄12与连杆13之间通过活动铆钉连接,联动机构24的一端与叶片17连接,联动机构24的另一端与顶针15连接,温控器14上设有容纳顶针15上部的孔洞,温感器14固定在框体10上且与弹簧16弹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勇,未经贺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42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电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电法勘探的多电极多个供电单元系统及其勘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