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秤用弹性传力梁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3772.8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3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希;王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驷雄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21/00 | 分类号: | G01G2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张少君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秤 弹性 传力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秤,尤其是电子秤用弹性传力梁。
背景技术
电子秤的原理是将弹性体的形变量通过传力梁经芯片感应将信号传递给显示屏,因此电子秤的精确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力梁的性能。电子秤的这种结构对传力梁的要求较高,特别是传力梁的抗疲劳性能要好,这样有助于提高电子秤的使用寿命,和提高电子秤的精确度。而对于传力梁来说,其各个部分的尺寸规格直接影响到传力梁的性能,如何寻求科学的传力梁规格是今后提高传力梁性能的一个重要方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秤用弹性传力梁,性能提高,成本降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秤用弹性传力梁,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受力部,所述受力部两侧分别设有承载梁和装配部,所述装配部通过所述承载梁与受力部连接,所述装配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受力部中间位置设有球冠状凸起;所述装配部的高度为1.4~1.6mm,承载梁的高度为2.8~3.2mm,所述受力部的高度为3.8~4.2mm,受力部两侧的装配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0~11mm,所述受力部两侧的承载梁的最短距离为6.3~6.8mm。本实用新型的传力梁的尺寸规格科学合理,经过大量实验证明,传力梁的性能得到提升,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其成本有所下降。
作为改进,所述受力部、承载梁和装配部为一体结构的金属件。
作为改进,所述安装孔的直径为2~2.2mm,两安装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为14~16mm。
作为改进,所述球冠状凸起的底面直径为3.2~3.8mm。
作为改进,所述弹性传力梁的长度为20~22mm,宽度为5.5~6.5mm。
作为改进,所述装配部、承载梁和受力部的厚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传力梁的尺寸规格科学合理,经过大量实验证明,传力梁的性能得到提升,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其成本有所下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纵截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3所示,一种电子秤用弹性传力梁,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受力部1,所述受力部1两侧分别设有承载梁2和装配部3,所述装配部3通过所述承载梁2与受力部1连接,所述弹性传力梁的长度L1为20~22mm,宽度W1为5.5~6.5mm。所述受力部1、承载梁2和装配部3为一体结构的金属件;所述装配部3、承载梁2和受力部1的厚度一致,便于加工制造。所述装配部3上设有安装孔31,所述安装孔31的直径φ1为2~2.2mm,两安装孔31之间的中心距离L2为14~16mm。所述受力部1中间位置设有球冠状凸起11,该凸起11为传力梁的主要受力点,所述球冠状凸起11的底面直径φ2为3.2~3.8mm。所述装配部3的高度H1为1.4~1.6mm,承载梁2的高度H2为2.8~3.2mm,所述受力部1的高度H3为3.8~4.2mm。受力部1两侧的装配部3之间的最短距离L3为10~11mm,所述受力部1两侧的承载梁2的最短距离L4为6.3~6.8mm。本实用新型的传力梁的尺寸规格科学合理,经过大量实验证明,传力梁的性能得到提升,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其成本有所下降。
实施例2
如图1至3所示,一种电子秤用弹性传力梁,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受力部1,所述受力部1两侧分别设有承载梁2和装配部3,所述装配部3通过所述承载梁2与受力部1连接,所述弹性传力梁的长度L1为21mm,宽度W1为6mm。所述受力部1、承载梁2和装配部3为一体结构的金属件;所述装配部3、承载梁2和受力部1的厚度一致,便于加工制造。所述装配部3上设有安装孔31,所述安装孔31的直径φ1为2.1mm,两安装孔31之间的中心距离L2为15mm。所述受力部1中间位置设有球冠状凸起11,该凸起11为传力梁的主要受力点,所述球冠状凸起11的底面直径φ2为3.5mm。所述装配部3的高度H1为1.5mm,承载梁2的高度H2为3mm,所述受力部1的高度H3为4mm。受力部1两侧的装配部3之间的最短距离L3为10.3mm,所述受力部1两侧的承载梁2的最短距离L4为6.5mm。本实用新型的传力梁的尺寸规格科学合理,经过大量实验证明,传力梁的性能得到提升,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其成本有所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驷雄五金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驷雄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37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节测距的漏钢预报热电偶
- 下一篇:全自动转子测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