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劲性混凝土梁腹侧模板加固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2526.0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3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曹海波;吉明军;朱宏昌;朱明浩;辛建珍;陈本全;龚亮;何锁岩;徐叶春;姜建磊;邓理刚;石磊;王庆卫;柴龙权;牛志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0 | 分类号: | E04G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京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5 | 代理人: | 周志宏 |
地址: | 200331 上海市普陀区交***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梁腹侧 模板 加固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构件施工,尤其是涉及一种劲性混凝土梁腹侧模板加固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逐步向超高层、大体量的方向发展,主体结构设计采用钢-混的结构形式也日益增多。在钢-混结构施工期间,一般采用对拉螺杆、钢管龙骨的方式进行型钢梁的加固。这种加固方式的不足之处是,需在型钢梁腹板上穿孔,经常会出现腹板孔洞与模板孔洞对位不准的情况,导制对拉螺杆无法成功对穿,给施工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影响了工程的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快施工进度、可反复使用的劲性混凝土梁腹侧模板加固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劲性混凝土梁腹侧模板加固夹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若干夹具单元,所述夹具单元由左/右侧杆,对拉螺杆及螺帽、限位套杆组成,所述左/右侧杆的一侧杆端设有坡口,左/右侧杆的中段至另一侧的杆段开有若干等间距的供对拉螺杆对穿的孔,所述左/右侧杆的坡口杆段贴合在劲性混凝土梁的腹侧模板上,左/右侧杆的中段及尾段对穿有对拉螺杆,尾段的对拉螺杆套有限位套杆,收紧左/右侧杆中段对拉螺杆的螺母,将左/右侧杆夹紧劲性混凝土梁的腹侧模板。
所述限位套杆由左/右套杆、承插节组成,承插节由中部带孔的钢板及焊接在钢板两端面的短轴套组成,所述短轴套的外缘与左/右套杆的内腔相对应,左/右套杆套在承插节的短轴套上。
所述左/右侧杆坡口的尖角部位设有固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劲性混凝土梁腹侧模板加固夹具,具有如下优点:1)本产品取代了传统的在型钢梁腹板上开孔,穿对拉螺杆的加固方式,有效的避免由于梁两侧模板孔洞与型钢梁腹板孔洞对位不准造成的施工困难和模板重复开孔的问题,保证了混凝土的成型质量,也杜绝了由于模板孔洞较多造成的漏浆、蜂窝等情况的发生。2)劲性混凝土梁成型后一次性到位,无需修补。同时,由于加固夹具的所有构件均不需要从混凝土中穿过,可重复利用率100%,且加固夹具的加工制作无难点,保证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实施例夹具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可调整的限位套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图中,一种劲性混凝土梁腹侧模板加固夹具,它包括:若干夹具单元,所述夹具单元由左侧杆1、右侧杆2,对拉螺杆3及螺帽4、限位套杆5组成。所述左侧杆1、右侧杆2的一侧杆端设有坡口6,左侧杆1、右侧杆2的中段至另一侧的杆段开有若干等间距的供对拉螺杆对穿的孔7,所述左侧杆1、右侧杆3的坡口杆段贴合在劲性混凝土梁的腹侧模板8上,左侧杆1、右侧杆2的中段及尾段各对穿有对拉螺杆3,尾段的对拉螺杆上套有限位套杆5,收紧左侧杆1、右侧杆2中段对拉螺杆的螺母,将左侧杆1、右侧杆2夹紧劲性混凝土梁的腹侧模板8。本结构中,左侧杆、右侧杆采用方钢制作,它们的中段至另一侧的杆段开有若干等间距的供对拉螺杆对穿的孔,可以按需要调整左侧杆、右侧杆中段及尾段对穿的对拉螺杆的位置,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劲性混凝土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采取如下措施:
所述限位套杆由左套杆51、右套杆52、承插节53组成,承插节53由中部带孔的钢板54及焊接在钢板两端面的短轴套55组成,所述短轴套的外缘与左套杆1、右套杆2的内腔相对应,左套杆1、右套杆2套在承插节53的短轴套55上。更换不同长度的左套杆、右套杆可调整限位套杆的长度,以适应不同宽度的劲性混凝土梁。
所述左侧杆1、右侧杆2坡口6的尖角部位设有固定孔。坡口6的尖角部位即贴合劲性混凝土梁的腹侧模板的面,安装时可通过螺钉穿过固定孔将左侧杆1、右侧杆2固定在劲性混凝土梁的腹侧模板8上。
在劲性混凝土梁施工时,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夹具单元按设计要求均布在劲性混凝土梁腹侧的模板上,分别夹紧这些若干夹具单元即完成对劲性混凝土梁腹侧模板的加固。
本实用新型的效益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25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控太阳能采光棚
- 下一篇:砼圆柱梁柱节点定型木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