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对金融器具在出厂前或出厂后进行检测校正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0437.2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0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周军柱;谭晓军;朱红南;范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百佳百特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新中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融 器具 出厂 进行 检测 校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融器具的检测校正设备。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金融器具(点钞机、点验钞机等)在出厂前需要矫正其传感器信号、CIS信号(如果有时)、序列号识别率(如果有时)、防伪识别率、码盘速度等,这时就需要对获取金融器具的传感器信号、CIS信号(若果有)、程序运行信息、码盘速度等信息,然后再进行检测。另外,金融器具在出厂后,到了经销商或用户手上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其内的传感信号等信号有可能会产生变化(增益或衰减)而影响整台器具的使用,这时也需要进行检测它的传感信号、码盘速度等等。
因此,金融器具在出厂前或出厂并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都需要进行检测。现阶段,在对金融器具进行检测时,具有如下不足:
一、在采集金融器具的传感器信号方面:当前,金融器具在出厂之前的检测一般都是使用示波器直接观察的方法,由于金融器具内部所使用的传感器数量多且种类各异,往往需要使用一个或多个多通道的示波器去采集这些信号,这不但采集步骤复杂、接线繁琐,还需要大量的资金购买这些示波器。当然,在别的领域也有一些多个信号同时采集的设备,但这种设备是不能使用外部的触发信号的,而由于金融器具的许多信号都是使用码盘脉冲作为采集基准的,这样的设备也不能满足金融器具传感器信号采集的需求。再者,假若金融器具已经离开厂家到了用户手上,这时则很少用户或者经销商会有这样的设备去检测金融器具的传感器信号。
二、采集矫正金融器具的CIS图像时:现阶段在对金融器具进行检测CIS图像时,一般都是使用外接电路来测试金融器具或在线直接使用示波器检测。由于CIS是一个工作条件比较复杂的电子器件,其工作需要一定的外围电路来配合,故其检修多使用一个外围电路让其工作并使用逻辑分析仪等分析工具来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成像分析。也有直接在目标金融器具上,使用其自身硬件,通过走一张纯黑的图样纸张以及过一张纯白的图样纸张,利用多通道示波器对信号进行简单观察从而判断CIS的状况。这些检修办法都具有成本高、不够直观的缺点,且所获得的图像与金融器具本身的图像往往有一些差别。一旦金融器具出厂后,这些条件在用户或者经销商手中很难实现的。
三、在测试序列号识别率时:一般使用人手校对或者是使用记录文件通过专用的计算机程序通过分析目标金融器具的记录文件进行识别率测试。前者需要测试人员逐一比对测试纸币的序列号与机器识别出来的序列号有无错误,效率很低。后者需要针对目标金融器具的记录文件储存格式编写专用的程序,程序移植性低,且要导入目标金融器具的记录文件后才能处理,不能在测试中就知道识别率如何。
四、在对码盘速度进行测试时:一般使用示波器直接测量。这样的测试方式其实质是读取码盘信号中随机两个连续码盘信号之前的间距,这需要一个示波器完成。另外,由于在实际的运行时验钞机的码盘速度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固定值,这样的测试只能测出该两个信号之间的信号代表的速度,并不能代表码盘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因此这样测试出来的码盘速度准确性比较低,难以真正获取金融器具真实的码盘速度。
五、在获取程序运行信息时:当目标金融器具的工作不正常时,获得当前目标金融器具内部的控制器的状态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些信息能表征当前控制器的状态,帮助开发者了解错误为什么会发生,或者还原错误的现场(重现一样的错误),从而进行相应的改进。当前,开发人员要活的程序的运行信息必须通过使用该控制芯片专用的仿真器通过专门的线缆下载仿真,同时还原错误的现场方可采集错误发生时的处理器信息,这种操作效率低,且对操作人员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在厂家外基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校正检测准确、能降低厂家生产成本和提高厂家生产效率的对金融器具在出厂前或出厂后进行检测校正的装置,它缩短器具出厂后在厂家和经销商或用户之间对器具的故障检测、维护的时间和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百佳百特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百佳百特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04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