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矿用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0216.5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4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姚章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9 | 分类号: | H01B7/29;H01B7/295;H01B7/04;H01B9/00;H01B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罗建民;邓伯英 |
地址: | 831100 新疆***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用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具体涉及一种低烟无卤阻燃的煤矿用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煤矿以及地下工程建设的发展,在这些工程中,大多采用移动或固定敷设技术进行施工,煤矿用电缆必须满足MT/818-2009的基本要求。此外,由于煤矿电缆用于山地隧道、深井隧道和其它地下隧道作业,因此,还须满足耐磨、耐油、柔软、高抗撕,环境温度-40℃~+95℃的使用条件。为此,我国的煤矿用电缆大都采用含有卤素的高分子材料来制造电缆,无环保性和安全性。
目前,现有的煤矿用电缆包括:3根动力线芯、监视线和保护层,动力线芯挤包于内护层内,动力线芯由多根导体绞合的芯线和其上挤包的半导电带、绝缘层以及绝缘层外挤包的屏蔽层构成,在内护层和外护层之间设置有监视线芯和监视线芯外绕包的半导电带层,采用无卤型低烟阻燃EVM(乙烯-醋酸乙烯)橡胶加工绝缘层和内外护层。但是,绝缘层和内外护层的EVM橡胶不耐高温,当遇到明火燃烧时,不能隔离火焰的温度,无法满足现有的施工安全要求。
因此,亟需一种煤矿用电缆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煤矿用电缆,用以解决现有的煤矿用电缆不耐高温、安全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煤矿用电缆,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动力线芯、内护层、监视层和外护层,还包括绕包层,所述绕包层设置于动力线芯与内护层之间,并重叠绕包在所述动力线芯上。
进一步的,绕包层与动力线芯之间填充有耐高温且阻燃的低烟无卤阻燃填充胶。
优选的,所述动力线芯采用多根,所述多根动力线芯之间形成的空隙中填充有半导电填充胶条,且多根动力线芯与半导电填充胶条相互绞合。
优选的,动力线芯的节径比为9-12。
优选的,所述监视层从内向外依次包括:第一半导电带、监视线芯和第二半导电带,第一半导电带包覆于内护层之外。
优选的,监视线芯采用3根,所述3根监视线芯均匀分布于第一半导电带和第二半导电带之间,第二半导电带绕包所述3根监视线芯,监视线芯的节径比为9-14。
动力线芯从内向外依次包括:线芯导体、内半导电屏蔽层、绝缘层、外半导电屏蔽层、半导电带和编织层,其中,线芯导体挤包内半导电屏蔽层,内半导电屏蔽层和绝缘层采用三层共挤方式挤包外半导电屏蔽层,半导电带包覆外半导电屏蔽层,编织层包覆半导电带。
优选的,所述编织层采用镀锡铜丝和纤维纱编织在一起后形成的编织结构,其中,编织层中镀锡铜丝的覆盖率大于或等于80%。
优选的,所述绕包层采用阻燃无卤玻纤带,所述动力线芯采用3根。
优选的,内护层的绝缘电阻大于或等于5MΩ·k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动力线芯和内护层之间设置绕包层,能够在电缆燃烧时隔离火焰的温度,保证电缆的安全;通过在绕包层与动力线芯之间填充低烟无卤阻燃填充胶,提高电缆的耐高温性能和阻燃阻燃性能;通过在动力线芯之间形成的空隙中填充半导电填充胶条,避免电缆电树枝现象的产生并均匀电场;通过在监视层增设半导电带,增强电缆抗干扰能力;将动力线芯的成缆节径比设置为9-12,能够使电缆弯曲半径减小,可以适应频繁移动扭转,满足煤矿用电缆在山地隧道、露天煤矿、深井煤矿以及其他环境恶劣的地下隧道作业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煤矿用电缆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煤矿用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动力线芯 2、内护层 3、监视层
4、外护层 5、绕包层 6、低烟无卤阻燃填充胶
7、半导电填充胶条 11、线芯导体 12、内半导电屏蔽层
13、绝缘层 14、外半导电屏蔽层 15、半导电带
16、编织层 30、半导电带 31、监视线芯
32、半导电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针对现有的煤矿用电缆不耐高温、安全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矿用电缆,能够在电缆燃烧时隔离火焰的温度,保证电缆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02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