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8128.1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5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华;曹广群;杨小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市金田水电设备有限公司;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M11/14 | 分类号: | F16M11/14;F16M11/22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02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三脚架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脚架的支腿机构,具体是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
背景技术
三脚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支腿机构支撑到一个确定的支撑面上,以确保安装在三脚架上的仪器处于一个确定或确定可变的位置。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三脚架的支腿机构普遍采用多根管套装而成,且其下端套有帽形保护装置或者锥形尖角。实践表明,现有三脚架的支腿机构由于自身结构所限,存在如下问题:其一,现有三脚架的支腿机构的支撑角度无法自由调节,由此导致其在支撑到硬度不均匀的支撑面或者不规律的支撑面时,支撑稳定性较低。其二,现有三脚架的支腿机构在长时间使用后,其连接零件之间会因机械磨损而产生间隙,而其自身又缺少消除间隙的功能,由此导致其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受力不均匀,进而导致其支撑稳定性降低。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全新的三脚架的支腿机构,以解决现有三脚架的支腿机构支撑稳定性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三脚架的支腿机构支撑稳定性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包括盘形支脚、下球碗、上球碗、连杆、螺孔、螺栓、螺母;其中,下球碗的外碗底固定于盘形支脚的上表面;上球碗的碗口与下球碗的碗口相对扣合,且上球碗的内腔与下球碗的内腔共同构成球形空腔;上球碗的碗底贯通开设有中心孔;连杆贯穿中心孔,且连杆的下端延伸设置有球面连接头;球面连接头套设于球形空腔内;螺孔自上而下贯通上球碗的碗沿、下球碗的碗沿、盘形支脚的上表面、盘形支脚的下表面;螺栓贯穿于螺孔内;螺母旋拧于螺栓的上端。
使用时,将连杆的上端与三脚架连接,将盘形支脚放置于支撑面上。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当三脚架支撑到硬度不均匀的支撑面或者不规律的支撑面时,三脚架通过连杆带动球面连接头在球形空腔内进行360°方向自由转动,使得连杆与盘形支脚之间的支撑角度自动调节为满足支撑稳定性的支撑角度,从而保证支撑稳定性。在此过程中,若球面连接头与上、下球碗之间因机械磨损而产生间隙,只需向下旋拧螺母,使得螺母向下压紧上球碗,便可消除球面连接头与上、下球碗之间的间隙,从而保证支撑稳定性。基于上述过程,与现有三脚架的支腿机构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具有如下优点:其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的支撑角度可以自由调节,因而其支撑到硬度不均匀的支撑面或者不规律的支撑面时,支撑稳定性更高。其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增设了消除间隙的功能,因而其在长时间使用后仍可保证支撑稳定性。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通过采用全新结构,有效解决了现有三脚架的支腿机构支撑稳定性低的问题。
进一步地,盘形支脚的上、下表面边缘贯通开设有通孔。使用时,通孔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通孔可以防止盘形支脚与支撑面接触时产生堵气。另一方面,通孔可以减轻盘形支脚的自身重量。
更进一步地,下球碗的碗沿上表面环绕设置有凸起。使用时,凸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灰尘进入球面连接头与上、下球碗之间的间隙中,从而保证球面连接头与上、下球碗之间的配合精度,进一步保证支撑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有效解决了现有三脚架的支腿机构支撑稳定性低的问题,适用于各种三脚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球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下球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盘形支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盘形支脚,2-下球碗,3-上球碗,4-连杆,5-螺孔,6-螺栓,7-螺母,8-中心孔,9-球面连接头,10-通孔,1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包括盘形支脚1、下球碗2、上球碗3、连杆4、螺孔5、螺栓6、螺母7;其中,下球碗2的外碗底固定于盘形支脚1的上表面;上球碗3的碗口与下球碗2的碗口相对扣合,且上球碗3的内腔与下球碗2的内腔共同构成球形空腔;上球碗3的碗底贯通开设有中心孔8;连杆4贯穿中心孔8,且连杆4的下端延伸设置有球面连接头9;球面连接头9套设于球形空腔内;螺孔5自上而下贯通上球碗3的碗沿、下球碗2的碗沿、盘形支脚1的上表面、盘形支脚1的下表面;螺栓6贯穿于螺孔5内;螺母7旋拧于螺栓6的上端。
盘形支脚1的上、下表面边缘贯通开设有通孔10。
下球碗2的碗沿上表面环绕设置有凸起11。
具体实施时,上球碗3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合金钢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市金田水电设备有限公司;中北大学,未经太原市金田水电设备有限公司;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81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功率大的灯具
- 下一篇:真空管道用玻璃钢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