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火力发电厂喷氨脱硝系统中的氨气、空气混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7680.9 | 申请日: | 2013-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5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谭效德;彭代军;申镇;宋云鹏;丁艳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02 | 分类号: | B01F3/02;B01F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余长江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力发电厂 喷氨脱硝 系统 中的 氨气 空气 混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混合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火力发电厂喷氨脱硝系统中的氨、空气混合器。
背景技术
我国主要电力供应为燃煤火力发电,而燃煤产生的氮氧化合物NOx是造成光雾和酸雨主要污染物质,控制NOx排放的主要手段是燃烧烟气脱硝,在众多烟气的脱硝工艺中,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是效率最高的,也是技术和工艺最成熟的一种方法,目前,最常用的SCR技术是基于在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氨气把烟气中的NOx还原成N2和H2O。在SCR脱硝系统中,氨气和空气是否能够混合均匀是影响SCR脱硝效率的一个重要因数,所以对氨气、空气混合器要求很高。
申请号201210137582.9公开了一种气体混合器,包括主进气管、混入气进气管、环形管、分流锥形进气装置、导流管、混合室和阻流装置;所述混入气进气管与环形管相连接,所述分流锥形进气装置由不少于4根的一组分流锥形进气管组成,每根分流锥形进气管的宽口端与环形管相连接,每根分流锥形进气管的窄口端与主进气管相连接,所述主进气管与导流管相连接,导流管还与混合室相连接,所述阻流装置设置于混合室的内部空腔中。此种混合器结构复杂,且存在阻流装置,压降较大。
申请号201020118776.0公开了另一种混合器,包括:一圆柱体结构的混合器主体;和固定在所述圆柱体结构的圆柱面上的扰流部件;其中,所述扰流部件朝着远离所述圆柱面的方向,向外凸起。该混合器结构比较简单,但是混合效果并不好,均匀度较差。
虽然目前混合器种类比较多,但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混合器压降较大、混合均匀度差、结构复杂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压降低、氨气和空气混合均匀、结构简单的氨气、空气混合器。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混合器本体,包括位于所述混合器本体一端的一空气入口端、一位于中间的混合器主体段、和位于其另一端的一混合气出口端;所述混合器主体段上安装有一氨气主管,内部安装有一第一涡形扇片和一第二涡形扇片;
所述氨气主管安装在靠近空气入口端的混合器主体段上,并伸入混合器主体段内,与若干氨气喷管连接,所述氨气喷管在所述混合器主体段内沿其径向均匀分布,每根氨气喷管上均匀分布若干喷嘴。
进一步地,所述氨气喷管数量为8-10个。
进一步地,所述喷嘴数量为8-10个,其内径为8-12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涡形扇片与氨气喷管的距离为560-700mm,第二涡形扇片与第一涡形扇片的距离为300-500mm,第一涡形扇片和第二涡形扇片的扇片垂直交错布置,第一涡形扇片和第二涡形扇片均与混合器本体的径向轴线成30-60°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喷嘴的喷口方向与空气入口端的空气入流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入口端及混合气出口端均为变径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喷嘴的喷口方向和空气入口端空气入流方向相同,可以避免空气入口端压力过大时造成氨气回灌;同时,喷嘴在混合器主体段内沿径向均匀分布,有利于氨气在混合器主体段内部的均匀分布,使得氨气和空气能够均匀混合。同时,设置在混合器主体段内第一涡形扇片和第二涡形扇片,可以使得氨气和空气进行充分混合,避免混合器本体内布置折流板造成的压降过大,并且能减小混合器主体段的长度,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面图。
图3为图1中B-B向剖面图。
图4为图1中C-C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76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烘干装置
- 下一篇:污水处理配套的污泥脱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