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灯杯组式吸顶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5768.7 | 申请日: | 2013-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4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邓自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自南 |
主分类号: | F21S8/04 | 分类号: | F21S8/04;F21V7/06;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28421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灯杯组式 吸顶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灯具,尤其是一种LED吸顶灯。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一种吸顶灯包括底壳、边框、透明罩、LED发光件和散热器,LED组件包括LED灯片和铝基板,若干LED灯片分布在铝基板上,铝基板与透明片相对,铝基板固定底壳内。存在问题是:LED灯珠照射范围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灯杯组式吸顶灯,它不仅光线投射范围大和距离远,而且增加亮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灯杯组式吸顶灯,包括底壳、边框、透明罩、LED灯片和铝基板,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若干个灯杯,灯杯的顶部有贯通孔;若干灯杯呈行列式分布一体成型制成灯杯组,所述灯杯组的周向上设有环形固定座;所述铝基板包括若干列片和一个行片,行片位于列片的一端;
或所述铝基板包括若干个列片和位于列片之间的连接板,连接板将相邻二个列片连接在一起;
所述LED灯片穿过贯通孔并位于灯杯内;铝基板与灯杯组固定连接;
灯杯组与透明罩相对,灯杯组的环形固定座设置在边框上,底壳的周向座板压紧环形固定座。
所述的一种灯杯组式吸顶灯,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灯杯呈为抛物曲面的圆筒形;
或所述灯杯呈棱锥台形,侧面为抛物曲面。
所述的一种灯杯组式吸顶灯,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边框上与边框上窗口相邻的部位有一跌级,跌级上有挡边,透明罩的设置在挡边内侧的跌级上;
所述挡边外侧的跌级上设置有扣钩和连接座,
所述底壳的周向座板上有导向扣位和连接孔;所述底壳的内腔与周向座板交界处有沉孔;
环形固定座嵌入沉孔内,环形固定座的下表面压紧透明罩的周向边缘;
扣钩与导向扣位的导向部滑动配合、与扣位扣合,螺钉穿过连接孔与连接座螺合。
本实用新型一种灯杯组式吸顶灯,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每个LED灯片都经过灯杯反射,投射距离远,光线集中,增加亮度,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图1的B—B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灯杯组式吸顶灯,包括底壳1、边框2、透明罩3、LED灯片5和铝基板6,还包括若干个灯杯7,灯杯7的顶部有贯通孔71;若干灯杯7一体成型制成灯杯组8,所述灯杯组8的周向上设有环形固定座81;所述铝基板6包括若干列片61和一个行片62,所述行片62设置在列片61的一端;
或所述所述铝基板6包括若干列片61和相邻二个列片6之间的连接板,连接板与列片61连接。
所述LED灯片5穿过贯通孔71并位于灯杯7内;铝基板6与灯杯组8固定连接;;
灯杯组8与透明罩3相对,灯杯组8的环形固定座81设置在边框2上,底壳1的周向座板11压紧环形固定座81。
所述边框2上与边框上窗口相邻的部位有一跌级21,跌级21上有挡边22,如图5所示,边框2呈方形,挡边22呈角形,透明罩3的设置在挡边内侧的跌级21上;
所述挡边22外侧的跌级21上设置有扣钩23和连接座24,
所述底壳1的周向座板11上有导向扣位111和连接孔112;所述底壳1的内腔与周向座板11交界处有沉孔12,环形固定座71嵌入沉孔12内,环形固定座71的下表面压紧透明罩3的周向边缘。
扣钩23与导向扣位111的导向部1111滑动配合、与扣位1112扣合,螺钉穿过连接孔111与连接座24螺合。装配时,扣钩23首先插入导向部1111,然后移动底壳1,扣钩23进入扣位1112并与扣位1112扣合。
所述灯杯7呈四棱锥台形,侧面为抛物曲面。也可以是所述灯杯7呈为抛物曲面的圆筒形。
如图4所示,灯杯组8上设有固定座82和连接座83,螺钉穿过列片61与固定座82螺合;从而实现铝基板6与灯杯组8固定连接在一起。
底壳1的顶板的内表面上有支撑柱13,一连接孔131贯通底壳1的顶板和支撑柱13,支撑柱13与连接座83相对,螺钉穿过连接孔131、列片61与连接座83螺合。支撑柱13的设置使用底壳1的顶板与铝基板6之间有散热间隙;底壳1的顶板上有散热孔。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自南,未经邓自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57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监控前端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开关电源输出过压保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