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照明补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4359.5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1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杨舜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耀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9/02 | 分类号: | F21V19/02;G01N21/01;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黄超;周春发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明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照明装置,尤指提供一种具有补强光源,达到最佳光照质量的照明补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知识的进展,科技产业亦随的发展迅速,而如何提升各项产品良率,亦是每家厂商所关心的议题,无论是材料或是制程,甚或是检验,在每个过程中皆是环环相扣,而为了检测出人眼难以窥见的缺陷,通常需要较为精密的检测仪器协助检测。仪器检测一般比较常见的是在半导体产业的应用,例如对各类芯片、集成电路等电子组件、印刷电路板,或是LCD屏幕等,进行表面刮伤、瑕疵、异物等各式缺陷检测。
现有应用于检测设备的照明装置,通常都是采用光源直接照射于检测区上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多半无法达到均匀的光照度,若检测具有不规则表面的待测物时,由于会造成不规则且不稳定的反射光,进而影响影像传感器的成像质量,导致检测良率下降及/或是误检率上升。
为改善前述照明上的缺失,另有可以产生均匀线型照明光源的已知技术,主要是将光源设置于检测区的底座上两侧,同时利用一反射罩作光学漫射,藉以达到在检测区上产生均匀线型光源的目的,然而此技术仍然存在照射光源因漫射,使得光强度衰减的缺点,原因在于检测区虽然可以得到来自各个不同方向角度射入的漫射光,但由于不同方向角度的漫射光,经圆弧形内壁面反射到达检测区的光线路径,以致于光线的衰减,因此会造成在检测具有不规则结构的待测物时,仍旧会因漫射光不足,造成影像传感器的成像质量不佳,导致检测精确度下降。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检测设备的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能够提供均匀光源,大幅提升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照明补光装置,其提供一种具有补光以提供补强光源并匀光,达到最佳检测光照质量,达到影像质量更清晰。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一种照明补光装置,至少包含:一壳座体,其具有壳底缘及一内壁面,而该内壁面呈一圆弧形,并由壳底缘形成一开放端;至少一第一光条,其设置于该壳座体近开放端的壳底缘内,且该第一光条的出光面相对该内壁面以设置,而第一光条藉由该内壁面以反射光源;至少一第二光条,其设置该于该壳座体近开放端的壳底缘任一内侧,且该第二光条的出光面相对该壳底缘内侧以设置,藉由该第二光条以补强第一光条反射光源。
为达上揭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补光装置其由一壳座体、至少一第一光条及至少一第二光条所构成;其中该壳座体具有概呈一圆弧形内壁面,以及由壳底缘形成一开放端,将第一光条设置于该壳座体近开放端的壳底缘内,并且该第一光条出光面设置于相对该内壁面,并透过该内壁面以反射光源往开放端射光,且第二光条设置该于该壳座体近开放端的壳底缘内侧,并使该第二光条出光面相对该壳底缘内侧以补强光源。
进一步,该第二光条设一第二灯座以固定,而第二灯座固定于壳座体,且第二灯座与壳座体具有一调整机构,藉由该调整机构以控制该第二光条的出光角度,达到补光的功效,从而使整体具有最佳光照度。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该壳座体设有第一灯座以固定第一光条,该第二光条设一第二灯座以固定,而该第二灯座固定于该第一灯座,且该第二灯座与该第一灯座具有一调整机构,以控制该第二光条的出光角度。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该调整机构由一枢轴及一C型槽所组成。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该调整机构由一棘齿及一嵌槽所组成。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该第二灯座螺设该壳底缘,以螺丝锁固。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该第二灯座以扣合固定于该壳底缘。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该第二灯座与壳底缘间涂胶以相互固定。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该第二灯座与壳底缘间设散热双面胶以相互固定。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所述该第一光条及第二光条可为LED灯管,或为具有复数LED光条,或为冷阴极管。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补光以提供补强光源并匀光,达到最佳检测光照质量,达到影像质量更清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光条的调整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光条的调整局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耀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耀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43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卡槽式电通量夹具
- 下一篇: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水松纸透气度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