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练习腿部柔韧性的振动式牵伸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63866.7 | 申请日: | 2013-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4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智;矫海龙;洪亮;孙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财经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A63B23/04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媛 |
| 地址: | 150025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练习 腿部 柔韧性 振动 牵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牵伸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练习腿部柔韧性的振动式牵伸装置。
背景技术
柔韧性是指肌肉和关节进行最大幅度运动的能力,牵伸是指结缔组织、肌肉和其它组织的被拉伸程度。肢体能够大范围的活动是强健体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运动员来说,肢体能够大范围的活动更为重要。有效的伸展运动训练能帮助运动员提高体能和速度,并缩短肌肉恢复时间,减少肌肉紧张强度,可以减少肌肉拉伤、肌腱扭伤或因肌肉疲劳而造成的其它损伤,并且还能减轻一般性的肌肉酸痛和痉挛。现有牵伸技术有五种,分别是静力性牵伸、冲击性和动力性牵伸、被动牵伸、主动牵伸、辅助牵伸,静力性牵伸的缺点是有潜在的削弱肌肉能力的作用;冲击性和动力性牵伸的缺点是容易引起牵张反射,并增加肌肉紧张;被动牵伸的缺点是外力不正确时易发生肌肉痉挛甚至损伤;主动牵伸的缺点是可能引起牵张反射;现有辅助牵伸的缺点是功能单一,没有动静优化组合、主动与被动优化组合。研究表明,有一种振动训练新理论,人体或人体的一部分在负重或不负重情况下,借助振动仪器引起机体的神经肌肉特有的性能,即张力性振动反射,从而引起机体机能的改变。然而,符合现代体育科学训练发展方向,组合振动训练体能理论,使专项运动最优化的动静组合、主动与被动组合牵伸手段及运动康复中牵伸练习的方向、幅度、持续时间,强度可被测量的实时调节、实时监控的牵伸练习装置,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五种牵伸技术存在削弱肌肉能力的作用,容易引起牵张反射及功能单一,不能动静优化组合、主动与被动优化组合,且不具备振动功能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用于练习腿部柔韧性的振动式牵伸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腿部托板、腿部托板立柱、弹簧、升降立柱、套管和振动平台,腿部托板立柱的上端与腿部托板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腿部托板立柱的下端插装在升降立柱的上端内,弹簧套装在腿部托板立柱的外侧壁上,升降立柱插装在套管内,套管竖直设置在振动平台的上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静力性牵伸与动力性牵伸相组合,在有效发展柔韧性的同时,消除静力牵伸对于活动力产生的负面影响,以特定的优化的速度来进行柔韧性训练,训练特定速度的拉伸感受器;本实用新型将被动牵伸与主动牵伸相组合,它能够激活和加强虚弱的主动肌对抗紧强肌肉的力量,帮助建立协调运动的模式,并且允许牵伸超出自主牵伸的活动幅度;本实用新型将牵伸技术与振动平台有效组合,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协调性,提高肌肉纤维的募集程度,还能够提高肌肉反射能力,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牵伸训练运动员主观感觉轻松,明显改善肌肉血液循环代谢。振动训练时可以让肌肉变得柔软、减缓肌肉紧张、放松肌腱,提高疼痛阈值,改善血液循环和代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A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组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用于练习腿部柔韧性的振动式牵伸装置包括腿部托板1、腿部托板立柱2、弹簧3、升降立柱4、套管5和振动平台18,腿部托板立柱2的上端与腿部托板1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腿部托板立柱2的下端插装在升降立柱4的上端内,弹簧3套装在腿部托板立柱2的外侧壁上,升降立柱4插装在套管5内,套管5竖直设置在振动平台18的上表面上。
具体实施方式二:组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用于练习腿部柔韧性的振动式牵伸装置还包括齿轮6、齿轮轴7、第一皮带8和驱动机构,升降立柱4的外侧壁上设有齿条4-1,齿轮6通过齿轮轴7安装在套管5的外侧壁上,且齿轮6的齿穿过套管5的外侧壁与升降立柱4外侧壁上的齿条4-1啮合,齿轮轴7通过第一皮带8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升降平台18的上表面上。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组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用于练习腿部柔韧性的振动式牵伸装置的驱动机构包括底座9、从动轴10、从动轮11、主动轴12、主动轮13和第二皮带14,从动轴10、主动轴12并排平行安装在底座9上,从动轮11套装在从动轴10上,主动轮13套装在主动轴12上,从动轮11通过第一皮带8与齿轮轴7连接,从动轮11通过第二皮带14与主动轮12连接。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财经学院,未经黑龙江财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38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