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7574.2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9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蒋和团;郭英强;朱学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碧水蓝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过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需要对从锅炉内排出的尾气进行过滤,以降低尾气中的污染气体(硫化物)的含量。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向锅炉的炉膛内投放脱硫剂(例如石灰石)。下面以石灰石作为脱硫剂为例进行说明,石灰石在锅炉的炉膛内经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硫化物生成硫酸钙或是亚硫酸钙,这样,从锅炉内排出的尾气中的硫化物的含量降低了许多。
但是,由于固态的氧化钙与硫化物反应效率比较低,经过过滤的尾气中仍然含有大量的硫化物,对空气的污染仍然很大。此外,未反应的氧化钙随着尾气排放到环境中,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脱硫效果更好并且减少空气污染的脱硫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硫装置,包括:盛液容器,具有进料口和出液口;净化塔,具有进气口、排气口和进液口,进气口用于与锅炉炉膛相连通;输液管,连接在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除尘器,包括尾气进口、尾气出口和废渣出口,尾气进口用于与锅炉炉膛相连通;废渣管道,连接在废渣出口和进料口之间;尾气管道,连接在尾气出口和进气口之间。
进一步地,废渣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地,还包括搅动装置,搅动装置包括:搅动部,设置在盛液容器的容纳腔内;驱动部,与搅动部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搅动装置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连接在驱动部和搅动部之间,搅动部位于出液口的下方。
进一步地,搅动部包括多个搅动叶片,连接部为连接杆,搅动叶片固定在连接杆上。
进一步地,输液管的进液端与出液口连接,输液管的出液端穿过进液口并且位于净化塔的内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脱硫装置还包括雾化喷头组,每个雾化喷头组包括至少一个雾化喷头,各雾化喷头均与出液端连接。
进一步地,雾化喷头组为多个,每个雾化喷头组均位于进气口上方,各组雾化喷头组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各雾化喷头的喷液口朝向下方。
进一步地,盛液容器还包括补液口,补液口位于出液口上方。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脱硫装置还包括输液泵,输液泵设置在输液管上。
进一步地,净化塔还包括排液口,排液口位于净化塔的底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盛液容器盛放含有脱硫剂的溶液,脱硫剂和液体(例如水)通过进料口能够进入到盛液容器内。上述溶液经出液口和输液管能够流入净化塔,该净化塔的进气口与锅炉炉膛相连通,这样,锅炉炉膛内的尾气进入净化塔并且与含有脱硫剂的溶液产生反应,进而能够降低尾气中硫化物的含量。采用含有脱硫剂的溶液对尾气进行脱硫处理,相比于使用固定脱硫剂进行脱硫处理而言,脱硫效果更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脱硫装置能够达到更好的脱硫效果,并且溶液中脱硫剂不会随尾气排放到环境中,进而降低对环境造成影响。此外,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脱硫装置应用到现有技术中在锅炉炉膛内进行脱硫工艺的下游,以形成再次脱硫,这样,能够大大地减少尾气中的硫化物含量,有效地改善了脱硫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脱硫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盛液容器;11、进料口;12、出液口;20、净化塔;21、进气口;22、排气口;23、进液口;24、排液口;30、输液管;40、除尘器;41、尾气进口;42、尾气出口;43、废渣出口;44、尾气管道;50、废渣管道;51、阀门;60、搅动装置;61、驱动部;62、连接部;70、输液泵。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脱硫装置包括盛液容器10、净化塔20和输液管30。盛液容器10具有进料口11和出液口12。净化塔20具有进气口21、排气口22和进液口23,进气口21用于与锅炉炉膛相连通。输液管30连接在进液口23和出液口12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碧水蓝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碧水蓝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75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