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扬声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6549.2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7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茂琳;赵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扬声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扬声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大幅缩减体积并降低生产成本的扬声器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各类数码电子产品、助听器、耳机等视听产品的小型化,对安装在这些产品上的扬声器在薄型化、小型化以及轻量化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由于这些产品的输出讯号的动态范围扩大,也要求扬声器具有较大的输出音量。
扬声器是一种电声换能器,其通过物理效应将电能转换为声能,根据不同电声转换的物理效应,可将扬声器区分为多种类型,如电磁式扬声器、压电式扬声器、电容式扬声器或电动式扬声器等等。在各种扬声器中,因电动式扬声器结构较简单,性能良好且种类繁多,使用普及,为目前扬声器开发及生产的主流。
扬声器的基本结构可按其各部分作用的不同,分为振动系统、磁路系统和辅助系统三部分。请参阅图1,为现有扬声器结构的剖面图,如图所示,现有扬声器结构1由一盆架10、一上板11(华司)及一下板12(T铁)同一磁铁13一起组成所述扬声器结构1的磁路系统,并具有一振膜14,及为了使扬声器的振动系统有较好的顺性,在所述振膜14与盆架10接合时,常要通过一个悬边15过渡;此悬边15通常与振膜14做成一个整体。所述扬声器结构1更具有一弹波16,其主要功能是对扬声器1的振动系统起一个支撑定位的作用;另外,扬声器结构1还包括一音圈17,音圈17是扬声器1振动系统的策动源,一般由音圈管及音圈线二部份组成。
扬声器的工作原理是因电流强度和音圈受力万向的变化,使音圈在磁气隙中来回振动,其振动的周期或频律等于输入电流的周期或频律,而振动的幅度则正比于各瞬时作用电流的强弱。由于高低音振膜系固定于音圈上,因此所述音圈可带动高低音振膜作上下振动,经振膜振动向外辐射声波,从而实现电声能的间的转换。
但受到现有扬声器结构的影响,音圈与磁铁间需有一定的缓冲距离,振膜与弹波间也需有一定的缓冲距离,悬边与盆架也需有一定的缓冲距离,故整个累计出的厚度相当可观,因此现有扬声器于厚度上便无法缩小,也因受限于厚度尺寸上的限制,导致无法应用于目前的薄型化的电子产品上。
另外,由于组成现有扬声器的元件及相关材料繁多,且制程工序繁杂,生产非常耗费工时,导致大幅提高生产成本等问题。
以上所述,现有技术具有下列的缺点:
1.体积及厚度较大,无法应用于目前薄型化电子产品上;
2.增加生产成本及耗费工时。
所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实用新型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急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可大幅缩减体积的扬声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生产成本及工时的扬声器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扬声器结构,包括:一本体,具有一容置部及一凹糟,该凹糟系形成于该容置部外周侧,该本体中央处开设有一孔洞连通所述容置部;一电路板,具有一板体及该板体周缘向外延伸一外框体嵌入所述凹槽上,该电路板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相反该第一侧的第二侧;及一磁性元件,容设于所述孔洞内,该磁性元件外周围环设一音圈筒,并该音圈筒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二侧相连接,该音圈筒表面环绕有多个音圈线,该等音圈线两端贴设于所述电路板上。
优选的是,该磁性元件外周侧更环设有一导磁元件,该导磁元件具有一容纳孔容纳所述磁性元件。
优选的是,该磁性元件一侧与所述电路板第二侧的间更设置一垫片,该垫片容设于所述孔洞内。
优选的是,该电路板的第一侧更设置一玻璃元件,该玻璃元件连接所述电路板并借由玻璃元件的刚性以令该扬声器结构产生高频共振。
优选的是,该容置部位置处更贴设一悬边,该悬边形成多个环部并其中央处形成一穿孔连通所述孔洞。
优选的是,该电路板可为PCB(Phinted circuit board)或FPC(Flexible Phinted Circuit)其中任一。
优选的是,该电路板更具有多个支撑部,该等支撑部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板体及外框体。
优选的是,该本体更具有多个开孔开设于所述孔洞的周侧,该等开孔连通所述容置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65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流网络离子风机
- 下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井下可视化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