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车用隐极发电机的励磁机电枢的转运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5856.9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8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高云霞;杨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12 | 分类号: | H02K15/1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詹永斌 |
地址: | 61005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车 用隐极 发电机 励磁机 电枢 转运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励磁机电枢的转运工装,尤其是涉及一种机车用隐极发电机的励磁机电枢的转运工装。
背景技术
机车用发电机一般有凸极和隐极两种结构,其中隐极比较少见。对于机车用隐极发电机,有专门提供励磁磁场的励磁机。机车用隐极发电机的励磁机电枢的结构较为特殊,如图1所示,在电枢的电枢铁芯2上嵌装有电枢绕组1,其中的电枢绕组1是散嵌的漆包线,该漆包线与普通硬绕组的电磁线相比,更容易被碰伤,且碰伤后比较难以修复。
但是,通常情况下,在励磁机电枢嵌线完成后,需要转运到浸漆房进行真空浸漆,浸漆完成后进行烘焙,再转运到下一工序点进行装配。在励磁机电枢的转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导致隐极发电机的励磁机漆包线绕组薄弱的表面被碰伤或划伤。因此,在保证隐极发电机的励磁机电枢绕组1表面漆包线充分均匀浸漆的前提下,很有必要设计一种特殊的转运工装,既能保证励磁机电枢绕组1在浸漆时各个表面位置点的充分均匀浸漆,又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励磁机漆包线绕组薄弱的表面被碰伤或者划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机车用隐极发电机的励磁机电枢的转运工装,既能保证励磁机电枢绕组在浸漆时各个表面位置点的充分均匀浸漆,又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励磁机电枢的漆包线绕组在励磁机电枢的加工转运过程中被碰伤或者划伤。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机车用隐极发电机的励磁机电枢的转运工装,主要包括吊杆、支撑环以及支撑柱和底筋,其中的吊杆贯穿支撑环,吊杆、支撑柱的底端均与底筋固定连接,支撑环是圆环形板并固定连接在支撑柱的顶端,其直径大于励磁机电枢内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吊杆呈倒立的“U”字形,其两个底端均与底筋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吊杆的中心轴线与底筋的中心轴线重合,吊杆的底端焊接在底筋的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环的板体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有的通孔环支撑环圆周方向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的通孔有八个,且沿支撑环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柱有四根,每一根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底筋、支撑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柱是以底筋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并对称式分布在底筋的上表面,支撑柱的上表面与支撑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柱与底筋、支撑环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筋呈“十”字形,吊杆焊接在底筋的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的吊杆、支撑环以及支撑柱和底筋均为钢制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吊杆贯穿支撑环并且吊杆底端与底筋固定连接,支撑环的外径大于励磁机电枢内腔的内径,在转运工装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利用支撑环支持励磁机电枢组件,通过天车挂钩吊住吊杆进行励磁机电枢组件的转运,在保证隐极发电机励磁机电枢绕组表面漆包线充分均匀浸漆的前提下,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励磁机电枢的漆包线绕组在转运过程中被碰伤或者划伤,有利于提升励磁机电枢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励磁机电枢的结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车用隐极发电机的励磁机电枢的转运工装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车用隐极发电机的励磁机电枢的转运工装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车用隐极发电机的励磁机电枢的转运工装的应用图。
图中部品标记名称:1-电枢绕组,2-电枢铁芯,3-吊杆,4-支撑环,5-支撑柱,6-底筋,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机车用隐极发电机的励磁机电枢的转运工装,主要包括吊杆3、支撑环4以及支撑柱5和底筋6,其中的吊杆3贯穿支撑环4,吊杆3、支撑柱5的底端均与底筋6固定连接,支撑环4是圆环形板并固定连接在支撑柱5的顶端,其外径大于励磁机电枢内腔的内径;所述吊杆3、支撑环4以及支撑柱5和底筋6均为钢制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58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极柴油同步发电机抑制谐波转子结构
- 下一篇:电机定子定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