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扭矩中间传动轴支承缓冲盘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5113.1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8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蒲林;陈丽;张玉辛;连水梅;李法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22 | 分类号: | B60K17/2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扭矩 中间 传动轴 支承 缓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扭矩中间传动轴支承缓冲盘。
背景技术
中间支承缓冲盘是中间传动轴组成的关键部分,其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当车辆在路面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车辆上下颠簸,瞬时给底盘一个较大的冲击力,如果缓冲孔和缓冲槽设计不当,不能及时缓冲此冲击力,那么容易造成中间支承缓冲盘损坏,车辆无法正常行驶。现有的中间支承缓冲盘因为结构设计原因,已经不能适用重型商用车的恶劣使用工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大扭矩中间传动轴支承缓冲盘,本一种大扭矩中间传动轴支承缓冲盘承载力强,可靠性高,减震能力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一种大扭矩中间传动轴支承缓冲盘,包括盘体,盘体上开设有若干个缓冲孔和缓冲槽;盘体上端呈倒梯形,下端呈半圆形,中间为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中心与半圆形中心重合,若干个缓冲孔呈环形围绕设置在圆形通孔的外围,若干个缓冲孔为非通孔,每两个缓冲孔之间均分布有加强筋。
如此设计,承载力强,可靠性高,减震能力强,且提高了缓冲盘的整体强度,满足大扭矩传递的要求。
作为优化,若干个缓冲孔均布设置。如此设计,布置合理,且便于加工。
作为优化,缓冲槽呈三角形、且对称设置在盘体上端的左、右两边。如此设计,设计科学,且加工方便。
作为优化,缓冲孔的孔边和缓冲槽的槽边均有倒角。如此设计,设计科学,且便于加工。
作为优化,缓冲孔为长条形孔。如此设计,便于加工、设计合理、且效果较好。
作为优化,缓冲孔为4-18个。如此设计,效果较好。
作为优化,该一种大扭矩中间传动轴支承缓冲盘由橡胶在模具中硫化而成。
本实用新型缓冲盘能有效的减轻传动轴对车架的冲击力。当传动轴上下剧烈颠簸时,上端的缓冲槽和下端的缓冲孔受到挤压变形,在垂直方向上的冲击力被分解为作用在两端圆形结构上的力,圆形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压性,将瞬时较大的冲击力均匀分布在每一个点上,而不会使瞬时增大的力作用在一个点上,这样便可有效的缓冲外部压力;同时,缓冲孔之间均布加强筋,提高了缓冲盘的整体强度,满足大扭矩传递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结构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的缓冲瞬时较大的外部压力,可靠性高,可以有效的延长橡胶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一种大扭矩中间传动轴支承缓冲盘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一种大扭矩中间传动轴支承缓冲盘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B-B向截面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向截面局部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一种大扭矩中间传动轴支承缓冲盘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缓冲槽、2为缓冲孔、3为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一种大扭矩中间传动轴支承缓冲盘,包括盘体,盘体上开设有18个缓冲孔2和2个缓冲槽1;盘体上端呈倒梯形,下端呈半圆形,中间为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中心与半圆形中心重合,18个缓冲孔2呈环形围绕设置在圆形通孔的外围,18个缓冲孔2为非通孔,每两个缓冲孔2之间均分布有加强筋3。
18个缓冲孔2均布设置;2个缓冲槽1呈三角形、且对称设置在盘体上端的左、右两边;缓冲孔2的孔边和缓冲槽1的槽边均有倒角;缓冲孔2为长条形孔。本一种大扭矩中间传动轴支承缓冲盘由橡胶在模具中硫化而成。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一种大扭矩中间传动轴支承缓冲盘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51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电互补型纯电动汽车
- 下一篇:具有两级隔振功能的悬置装置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