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调节的滑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4911.2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1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苏鹏;黄庆平;庞利阳;李文蔚;潘云东;曹春红;台德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7/26 | 分类号: | E04H7/26;E04G11/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3203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调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模工程辅助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调节的滑模系统。
背景技术
滑模工程技术是我国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现场场地占用少、结构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安全作业有保障、环境与经济综合效益显著的一种施工技术,通常简称为“滑模”。滑模施工与常规施工方法相比,这种施工工艺具有施工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可节省支模和搭设脚手架所需的工料、能较方便地将模板拆散和灵活组装并可重复使用的优点。在钢筋混凝土筒形构筑物中常采用这种施工方法。
在造粒塔、筒仓、烟囱等筒状建筑物滑模施工中,开字提升架是配合千斤顶带动滑模平台的传力装置,一般在现场制作,部件连接方式大多数为焊接,适用的筒壁壁厚范围较小,若要将一个滑模系统适用于不同的筒壁壁厚,则需要更换较多的部件,且拆卸安装过程十分繁琐,极大的增加了工程量。
通过专利检索,关于提升架的改进技术方案已有公开,如,中国专利号ZL94207722.9,授权公告日为1995年9月20日,发明创造名称为:液压滑模提升架,该申请案涉及一种液压滑模提升架,由内立柱、外立柱、上横梁、下横梁、坡度调整丝杠螺母副以及壁厚调整丝杠组成,其中,上横梁右端与外立柱固接在一起,下横梁的左端与内立柱固接在一起,右端支承在外立柱上,爬升千斤顶与下横梁固接在一起,通过爬杆支承在混凝土筒壁上,内立柱、外立柱上的悄轴支承辐射梁。该申请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提升架调节繁琐的缺点,但是其调节结构强度低,且调节精度难以保证,同时无法对模板的锥度进行精确调整。
此外,在造粒塔、筒仓等筒状建筑物滑模施工中,模板固定在围圈上的方式多使用钩头螺丝、圆钢挂钩、铁丝绑扎等方式,在使用这些方式连接的时候,为了使模板上端向混凝土内倾斜,一般会在模板与围圈之间填塞垫板来调节,非熟练工种在填塞时尺寸难以把握,工作效率低下,有时会出现角度调节不到位,甚至使模板呈现倒八字形状,导致滑升时混凝土拉裂。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060812.0,申请日:2013年2月27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大直径筒仓轮辐式中心盘对拉结构滑模操作平台系统,该申请案包括仓壁及设于仓壁外的内模板,在仓壁上设置具有立柱的提升架,所述提升架上设置周圈千斤顶,提升架与内模板通过围圈连接,还包括内操作平台、外操作平台;所述内操作平台由沿垂直于仓壁轴线向仓壁一侧水平延伸的内三脚架、铺设于内三脚架上的内平台木板组成;所述外操作平台由沿垂直于仓壁轴线向对称于内三脚架的另一侧水平延伸的外三脚架以及铺设于外三脚架上的外平台木板组成;所述内操作平台与外操作平台均与内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提升架之间设有一用于调节筒仓圆度及内模板模板锥度的中心盘,中心盘通过多条呈环形辐射状分布的中心拉杆与各提升架之间拉紧连接,所述中心拉杆的一端与提升架的立柱根部相连,中心拉杆的另一端与中心盘相连。该申请案中中心盘用于调节筒仓圆度及内模板的锥度,但是其结构复杂,调节精度不高,对于如何精确调节模板锥度需进一步改进。
再者,在造粒塔、筒仓等筒状建筑物滑模施工中,采用整体辐射梁式滑模平台施工,所用的滑模平台辐射梁尺寸固定,只能适用于相同直径的造粒塔、筒仓,且平台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均采用焊接,重复利用时需要更换较多部件,导致使用极不方便,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滑模系统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效调节的滑模系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但构建了能够适应于不同壁厚筒壁混凝土滑模的开字提升架,大大提高了滑模系统适用的筒壁壁厚范围,而且使得模板在与围圈连接时可以保持一个精确的微小角度,还可以通过更换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以达到增大或减小辐射梁长度的目的,适应不同直径的筒体滑模施工需要。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调节的滑模系统,包括混凝土厚度调整机构、模板锥度调整机构和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49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