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湿玉米脱粒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3996.2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7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民;袁建军;郭凡灿;贾世胜;徐瑞银;姜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F7/00 | 分类号: | A01F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段毅凡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脱粒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玉米脱粒机。
背景技术
现有玉米脱粒机普遍采用摔打揉搓的机械方式进行玉米脱粒,所以只能为干玉米脱粒。由于湿度较大的玉米粒松软,玉米粒对玉米棒的附着力较大,采用现有玉米脱粒机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玉米粒损坏,并且无法对高湿度玉米棒的玉米粒进行有效剥落和脱离。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适用于湿玉米的脱粒机。
一种湿玉米脱粒机,其特征在于,它是在机架上安装有送进装置、刮除装置和外壳;所述的送进装置由三个轴向并列的托辊和电机组成,三个托辊的表面均匀布有螺旋排列的弹性凸点,要求三个托辊之间的相互间隙能够调节;三个托辊上均设有三角带轮,通过三角带与电机传动,实现三个托辊同向转动;所述的刮除装置是在一个支撑架上设有带弹簧的刮齿,刮齿通过托辊之间的间隙伸到待脱粒的玉米棒上,并通过弹簧自动调节对玉米棒的剥削深度,以适应玉米棒的形状大小;所述的外壳罩在三个托辊上。
上述的三个托辊可竖直布置,也可以斜向布置,也可以水平布置。
为了实现对玉米棒的多次剥削,所述的刮除装置至少设有一套。
为了便于玉米棒的送进,在三个托辊的玉米棒进口处设有喇叭形进料斗。
为了便于玉米粒的收集,在三个托辊的下面设有收集仓。
为了便于玉米芯的收集,在三个托辊的尾部设有出芯口。
脱粒机工作时,将已拨皮的玉米棒由进口送入,在送进装置作用下玉米棒随即被托辊夹紧,随着托辊转动,产生螺旋推力和螺旋导向作用,从而带动玉米棒随托辊自转的同时,还沿托辊的轴向推进;当玉米棒运动至刮齿时,根据玉米棒形状进行自我调节剥削深度,玉米粒被一圈圈剥落。当三个托辊水平布置时,剥落后的玉米芯由出芯口排出。当三个托辊竖直布置时,玉米粒和玉米芯会混在一起,只要在收集仓加一层筛网,玉米芯就可单独排出。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湿玉米棒的剥落和脱离功能,所以解决了湿玉米粒的无损脱粒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的主视图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右视图示意图,图中仅示出托辊与电机传动布置情况。
图例说明,1-机架,2-托辊,3-支撑架,4-刮齿,5-三角带,6-进料斗,7-收集仓,8-出芯口,9-电机,10-三角带轮,11-外壳,12-筛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湿玉米脱粒机,它是在机架1上安装有送进装置、刮除装置和外壳11;所述的送进装置由三个轴向并列的托辊2和电机9组成,三个托辊2竖直布置,三个托辊2的表面均匀布有螺旋排列的弹性凸点,要求三个托辊2之间的相互间隙可调;三个托辊2上均设有三角带轮10,通过三角带5与电机9传动,实现三个托辊2同向转动;所述的刮除装置是在一个支撑架3上设有带弹簧的刮齿4,刮齿4通过托辊2之间的间隙伸到待脱粒的玉米棒上,并通过弹簧自动调节对玉米棒的剥削深度,以适应玉米棒的形状大小。外壳11罩在三个托辊2上。所述的刮除装置设有两套。在三个托辊2的玉米棒进口处设有喇叭形进料斗6。三个托辊的尾部即底部为敞开式作为出芯口,出芯口的下面设有收集仓7,收集仓7中设有用于分离玉米粒和与玉米芯的筛网12。
实施例二: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湿玉米脱粒机,它是在机架1上安装有送进装置、刮除装置和外壳11;所述的送进装置由三个轴向并列的托辊2和电机9组成,三个托辊2水平布置,三个托辊2的表面均匀布有螺旋排列的弹性凸点,要求三个托辊2之间的相互间隙可调;三个托辊2上均设有三角带轮10,通过三角带5与电机9传动,实现三个托辊2同向转动;所述的刮除装置是在一个支撑架3上设有带弹簧的刮齿4,刮齿4通过托辊2之间的间隙伸到待脱粒的玉米棒上,并通过弹簧自动调节对玉米棒的剥削深度,以适应玉米棒的形状大小。外壳11罩在三个托辊2上。所述的刮除装置设有一套。在三个托辊的玉米棒进口处设有喇叭形进料斗6。在三个托辊的尾部设有出芯口8。在三个托辊2的下面设有收集仓7。
实施时上述的三个托辊还可以斜向布置,斜向布置时斜向上方作为玉米棒进口,机械构造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39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广东虫草子实体生产的栽培瓶
- 下一篇:一种转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