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羟丙基纤维素脱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1740.8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3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阮华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泓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11/02 | 分类号: | C08J11/02;C08B1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基 纤维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羟丙基纤维素脱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羟丙基纤维素的生产过程中,反应溶剂都是用甲苯-异丙醇两种溶剂按照一定比例复配而成,这些溶剂需要回收循环使用,国内一般采用脱溶釜脱除溶剂,然后通过精馏或者简单蒸馏来回收溶剂,溶剂中的杂质通过排放塔底残渣除掉,投资大,能耗高,且回收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脱溶装置回收率低、投资大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投资小的羟丙基纤维素脱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羟丙基纤维素脱溶装置,包括脱溶釜、缓冲罐,所述的脱溶釜上出料口通过管道与缓冲罐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的缓冲罐的顶部出料口与第一冷凝器的进料口连接,第一冷凝器的第一出料口与第二冷凝器进料口连接,第一冷凝器的第二出料口与第三冷凝器进料口连接,第二冷凝器的第一出料口与第三冷凝器的进料口相连,第二冷凝器的第二出料口与尾气吸收装置连接,第三冷凝器的出料口连接溶剂回收槽。
所述的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三冷凝器采用薄管板结构,换热面积为50-80m2。
所述的缓冲罐的底部出料口连接溶剂回收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脱溶装置采用3级冷凝装置,溶剂分离效果好,回收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脱溶釜1、缓冲罐2、第一冷凝器3、第二冷凝器4、第三冷凝器5、尾气吸收装置6、溶剂回收槽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羟丙基纤维素脱溶装置,包括脱溶釜1、缓冲罐2,脱溶釜1上出料口通过管道与缓冲罐2的进料口连接,缓冲罐2的顶部出料口与第一冷凝器3的进料口连接,第一冷凝器3的第一出料口与第二冷凝器4进料口连接,第一冷凝器3的第二出料口与第三冷凝器5进料口连接,第二冷凝器4的第一出料口与第三冷凝器5的进料口相连,第二冷凝器4的第二出料口与尾气吸收装置6连接,第三冷凝器5的出料口连接溶剂回收槽7;第一冷凝器3、第二冷凝器4、第三冷凝器5采用薄管板结构,换热面积为50-80m2;缓冲罐2的底部出料口连接溶剂回收槽7。
工作时,物料经脱溶釜1脱溶后,溶剂蒸汽从脱溶釜1出料口进入缓冲罐2,溶剂经缓冲罐2冷却后,液体通过缓冲罐2出料口进入溶剂回收槽7,蒸汽进入第一冷凝器3,在冷却水的作用下,一部分溶剂冷却后经第一出料口进入第三冷凝器5,蒸汽由第二出料口进入第二冷凝器4的进料口,在冷盐水的作用下冷却后液体进入第三冷凝器5,蒸汽进入尾气吸收装置6,液体进入第三冷凝器5冷却后得到回收的溶剂进入溶剂回收槽7,可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泓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泓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17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