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下水道吸淤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0173.4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6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孙凤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凤宝 |
主分类号: | E03F7/10 | 分类号: | E03F7/1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400 江苏省淮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水道 吸淤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水道吸淤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大中小城镇下水管道的情况非常复杂,大中型城市的主下水道尺寸较大,不易发生严重的堵塞,但各支管道尺寸较小,尤其是小的街道和小区,下水管道中污水的流速较慢,污水内的淤泥会慢慢沉积,日积月累,下水道的内径就会越来越小,会更加容易堵塞。
国内城市下水管道堵塞时的疏通清理,一直是市政部门面对的顽疾之一。现阶段,我国下水道的疏通清淤工作,主要仍依靠人工进行,疏通清淤的工作非常的麻烦,一般情况下要先排出管道中的余气,再抽去污水,然后还需要人工下井作业,费时费力,又脏又累,更为严重的是,操作不当还会危及井下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水道吸淤机,解决下水道清理淤泥要靠人工的问题,也不再需要将污水抽出来。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下水道吸淤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伸出机壳两侧的输出轴A上设有车轮,伸出机壳前端的输出轴B上设有叶轮;所述叶轮包括轮座及均匀设于轮座外周的叶片,所述叶片垂直于轮座的端面且往同一侧弯曲;所述叶轮外周设有叶轮腔,所述叶轮腔的一侧设有突起,突起内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至排於管;所述叶轮腔前端还设有铲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叶轮包括圆柱形的轮座及均匀设于轮座外周的叶片,所述叶片向同一侧弯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叶片的宽度大于等于8cm,其头端到固定端的距离大于等于14cm;所述叶片头端到非突起处的叶轮腔壁的距离小于等于2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叶轮转动的方向与叶片弯曲的方向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油泵和减速机,所述油泵的输出轴连接至减速机的输入轴,所述减速机的主输出轴从前端伸出连接至输出轴B;副输出轴从两侧伸出,其端部设有齿轮Ⅰ,所述齿轮Ⅰ与输出轴A位于机壳内的一端所设的齿轮Ⅱ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齿轮Ⅰ与齿轮Ⅱ直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减速机为涡轮蜗杆减速机,所述主输出轴与副输出轴的速比为40: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机壳顶部设有平行于输出轴A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固定段和活动段;所述固定段为空心管,其两端设有螺丝孔及与其相匹配的螺栓;所述活动段一端置于固定段内,用螺栓穿过固定段所设的螺丝孔固定,另一端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轴心线垂直于地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铲片为弧形,尾部的形状与叶轮腔形状一致并固定于叶轮腔上;所述铲片的端口与车轮最底端在同一个平面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叶轮转动的方向与叶片弯曲的方向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排於管设于机壳内,其出口设在机壳的尾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的下水道吸淤机,铲片将淤泥铲起,通过叶轮的转动,将淤泥挤压进排於管,而水不被吸进去。这样,清淤时就不需要现将污水抽掉,省时省力。
二、本实用新型的下水道吸淤机,采用油泵驱动,并且在两侧设有车轮,吸淤机可以在下水道中自行前进吸淤,不再需要人工下井作业。
三、本实用新型的下水道吸淤机,在机器顶部设有导向轮,可以保证机器在下水道中稳定前进而不会发生侧翻。导向轮的支架可伸缩长短,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下水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平剖面俯视示意图。
图2是实用新型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图3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下水道吸淤机,包括机壳1。机壳1内设有动力装置2。动力装置2从机壳1两侧伸出的输出轴A和从机壳1前端伸出的输出轴B。输出轴A上设有车轮3,输出轴B上设有叶轮4。车轮3的外周表面上设有凸起的轮齿,叶轮4外设有叶轮腔7,在叶轮腔7的端部设有铲片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凤宝,未经孙凤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01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结构物液压托举移位过程与状态控制结构
- 下一篇:荧光粒子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