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负压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8569.5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2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宋清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清强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燕娴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真空负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负压引流装置是医院中常用的医疗设备。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具有:有效地引流腔内血液和内分泌液,预防局部水肿;降低伤口感染率,促使创面愈合,有利于术后伤口诊断与恢复;减少敷料更换次数,减轻护理工作理等作用。目前,医院使用的真空负压引流装置都是一次用品。这些真空负压引流装置使用过后就无法再次使用,从而会造成资源大量的浪费;同时也会大大提高医疗成本。而且使用过后的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将被丢弃,从而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可以再次使用的真空负压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本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容器瓶和阀门,所述容器瓶上端设有进液口,所述阀门安装于进液口;所述容器瓶的上端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设有密封塞。
所述密封塞设有圆柱部和圆台部,所述圆台部的上端与圆柱部连接,所述圆台部的上端的直径大于下端的直径;所述圆柱部的直径大于圆台的上端的直径;所述圆台部插入出液口。由于圆台具有直径逐渐变小的特性,从而可以保证圆台与出液口可以更好的密封连接。
所述密封塞的材料为硅胶。
为提高医疗人员操作,所述的真空负压引流装置还包括显示塞,所述容器瓶的上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所述显示塞与通孔密封连接。
所述显示塞呈波纹管状,所述显示塞的上端密封设置,下端与通孔密封连接。当容器瓶的气压逐渐增大时,显示塞向上膨胀,相邻两波纹之间的纹距越来越大,从而起来显示气压的效果。医疗人员根据显示塞膨胀的高度来估计容器瓶内的气压大小,从而提醒医疗人员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所述显示塞的材料为硅胶。
为提高医疗人员操作,所述的真空负压引流装置还包括气球,所述容器瓶的上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所述气球与通孔密封连接。当容器瓶内的气压逐渐增大时,气球发生膨胀,医疗人员根据气球膨胀的大小来估计容器瓶内的气压大小,从而提醒医疗人员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所述真空负压引流装置还包括导管和调节开关,所述导管与阀门连接,所述调节开关套于导管。
所述调节开关呈板状,所述调节开关的中部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设有圆孔部和与圆孔部相通的三角部。调节槽中三角部的宽度自远离圆孔部的方向逐渐变小。当需要将引流的速度调小时,只需要将导管向远离圆孔部的方向挤压,则位于调节开关处的导管的孔径变小,且当导管与圆孔部的距离越远,导管的孔径变得越小。因此本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可以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调节引流的速度,提高了引流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本真空负压引流装置通过在容器瓶的上端设有出液口。当容器瓶装满液体后,通过出液口将液体倒出,则本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可以再次使用,从而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医疗成本,同时还减少环境污染。本真空负压引流装置的上端设置有用于显示容器瓶内的气压大小,从而方便医疗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一种真空负压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没显示导管和调节开关。
图2是实施例1的一种真空负压引流装置的正视图。图中没显示导管和调节开关。
图3是实施例1的调节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容器瓶1和阀门2,所述容器瓶1上端设有进液口3,所述阀门2安装于进液口3;所述容器瓶1的上端设有出液口4,所述出液口4设有密封塞5。为了更直接观察容器瓶1内的液体的多少,容器瓶1的瓶体内设置有刻度。
所述密封塞5设有圆柱部和圆台部,所述圆台部的上端与圆柱部连接,所述圆台部的上端的直径大于下端的直径;所述圆柱部的直径大于圆台的上端的直径;所述圆台部插入出液口4。由于圆台具有直径逐渐变小的特性,从而可以保证圆台部与出液口4可以更好的密封连接。
所述密封塞的材料为硅胶。
为提高医疗人员操作,所述的真空负压引流装置还包括显示塞6,所述容器瓶1的上端设有通孔7,所述通孔7位于进液口3和出液口4之间,所述显示塞6与通孔7密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清强,未经宋清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85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