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腔镜盆腔手术用组织牵拉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8064.9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4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肖卫东;杨桦;张朝军;程应东;陈祖林;李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7/9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周维锋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盆腔 手术 组织 牵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腔镜下体内组织牵拉的辅助牵拉器。
背景技术
腔镜下的盆腔内手术进行时常需专门的助手进行组织牵拉操作,如盆腔胞块清除手术、子宫手术、直肠切除手术等。以低位直肠切除术为例,该手术适用于直肠中下段癌、直肠及乙状结肠多发性肿瘤、低位直肠巨大广基绒毛腺瘤等患者。
目前,低位直肠切除术传统的手术方式存在以下两点不足:1)在该手术在进行过程中,除主刀医生外还需要两个助手进行协助,分别进行扶镜和组织牵拉的工作,以便于主刀医生进行游离、切断等操作,尤其对于男性患者而言,其特定的生理构造造成其体内组织对手术部位遮挡严重,必须通过助手的协助才能进行手术,多人协助进行手术,不仅人力浪费大,而且相互之间存在干扰,不利于主刀医生进行操作;2)牵拉器械所占空间大,占用了操作空间并阻挡了手术视线。
因此,需探索一种可实现无人协助的组织牵拉方式,以减少参与手术过程的人员数量,同时,也使手术的操作空间更大、术野更开阔。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腔镜盆腔手术用组织牵拉装置,该装置可实现无人参与的组织牵拉,且牵拉器械位于体内的部分细小,可有效解决传统助手协助牵拉方式造成的人力浪费、手术空间被占用、术野被挡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腔镜盆腔手术用组织牵拉器,包括拉线和拉线固定装置,所述拉线的一端伸入体内用于固定组织,拉线的另一端伸出体外并连接于拉线固定装置上。
进一步,所述拉线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人体上的基座、设置于基座上的接线桩和绕线桩,所述拉线的另一端绕过绕线桩后拴接于接线桩上。
进一步,所述绕线桩为至少两个,且各绕线桩的直径不等。
进一步,所述基座底部设置粘接层。
进一步,所述基座底部设置吸盘。
进一步,所述基座、接线桩和绕线桩由一次性医用塑料成型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腔镜盆腔手术用组织牵拉器,包括拉线和拉线固定装置,所述拉线的一端伸入体内用于固定组织,拉线的另一端伸出体外并连接于拉线固定装置上,使用时,主刀医生首先在患者腹部开一个小孔,然后根据情况将拉线的一端通过缝合或打结的方式连接在需要牵拉的组织上,拉线的另一端经腹部小孔引出连接于拉线固定装置上,通过调整拉线固定装置的位置及拉线的长度实现组织的自动牵拉,可代替助手实现协助牵拉,有效减少了参与人员数量,增加了有效手术操作空间,同时,由于拉线相对于普通用于牵拉的组织钳等器械,其占用体内空间小,也使术野暴露更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基座底部设置粘接层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基座底部设置吸盘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腔镜盆腔手术用组织牵拉器,包括拉线1和拉线固定装置,所述拉线1的一端伸入体内用于固定组织,拉线1的另一端伸出体外并连接于拉线固定装置上,使用时,在患者腹部开设一个出线孔,将拉线通过出线孔伸入人体内,通过缝合或打结的方式与需要牵拉的组织连接,然后,将拉线的自由端连接于拉线固定装置上,通过调整拉线固定装置的固定位置和调节拉线的长度,使组织受到特定方向的牵拉,采用该方式可节省人力,减少参与手术的助手数量,从而避免了多人参与手术挡住操作空间,同时,拉线相对于组织钳等牵拉器械体积较小,占用空间小,使术野暴露更好,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线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人体上的基座2、设置于基座2上的接线桩3和绕线桩4,所述拉线1的另一端绕过绕线桩4后拴接于接线桩3上,通过基座可使拉线固定装置固定在人体或手术台的某个位置上,如固定在腹部出线孔附近,通过接线桩将拉线自由端栓接打结,以使牵拉稳定可靠,通过绕线桩缠绕拉线可调节拉线的长短和收紧程度,以满足牵拉需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绕线桩为至少两个,本是实施例中的绕线桩数量为3个,且各绕线桩的直径不等,可根据需要收紧的程度选择直径不同的绕线桩绕线或选择几个绕线桩组合进行绕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2底部设置粘接层5,以便于基座进行粘接固定,使用方便。同样,所述基座2底部设置吸盘6,可吸附于手术台或人体等光滑面上进行固定,且方便移动以调整基座的固定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80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中草药炮制的高压蒸汽蒸煮装置
- 下一篇:政治教学讲桌及展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