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鲜活冻急速冷冻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7715.2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8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西得 | 申请(专利权)人: | 钦龙金属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6 | 分类号: | A23L3/36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3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鲜活 急速 冷冻 设备 | ||
1.一种鲜活冻急速冷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冷冻箱体(1),所述冷冻箱体具有位于上端的开口以及自开口向下凹陷构成的冷冻槽(2),所述冷冻槽(2)内能够流通冷冻液,所述冷冻箱体(1)上还设有冷冻液进口(11)和冷冻液出口(12),所述冷冻液进口和所述冷冻液出口皆与所述冷冻槽相通,所述冷冻液进口和冷冻液出口外接制冷设备,所述冷冻箱体外设有若干升降手臂(3)、若干与所述升降手臂一一对应且用于驱动升降手臂的马达以及连接于所述马达和所述升降手臂之间的传动机构,设有若干用于装载被冷冻产品的冷冻容器(4),所述冷冻容器(4)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升降手臂(3),所述冷冻容器(4)能够放置于所述冷冻槽内(2),所述冷冻箱体的所述开口处设有箱门(5),所述箱门(5)能够于所述开口处封闭所述冷冻槽(2),所述冷冻箱体(1)的外壁上设有控制面板(6),所述控制面板控制所述马达的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活冻急速冷冻设备,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冷冻槽(2)的槽壁与所述冷冻箱体(1)的外壁之间具有保温隔热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活冻急速冷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箱体的所述开口处具有门框(13),所述门框将所述开口分隔成若干格进出口,每格所述进出口皆对应有一扇所述箱门(5),所述箱门能够封闭其所对应的进出口,每格所述进出口对应一个升降手臂(3),每格所述进出口及其下方所 对应的冷冻槽空间能够容置一个所述冷冻容器(4)。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鲜活冻急速冷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容器(4)由外框(41)和若干置物篮构成,所述外框(41)下端具有底座(411),所述置物篮具有泄水孔,若干置物篮相互间能够上下堆叠并能够放置于所述外框内的所述底座上,所述外框上端具有连接件,所述冷冻容器通过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升降手臂末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鲜活冻急速冷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上端具有连接件,所述冷冻容器通过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升降手臂末端的结构是:所述外框(41)上端设有截面为圆形的吊杆(412),所述吊杆(412)固定连接于外框上端的左边中心与外框上端的右边中心之间,所述吊杆(412)的中间连接有一连接板(413),所述连接板能够绕所述吊杆转动,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侧皆设有限位条(414),所述限位条(414)固定于所述吊杆(412),所述连接板(413)定位于其左右两侧的限位条(414)之间,所述连接板(413)开设有连接槽(4131),所述连接槽由圆形孔槽以及位于圆形孔槽正上方的竖条形孔槽一体连通构成,所述圆形孔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竖条形孔槽的宽度,所述升降手臂的末端具有一水平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手臂且另一端固定有一圆形挡片,所述连接轴的直径小于所述竖条形孔槽的宽度,所述圆形挡片的直径小于所述圆形孔槽的直径且大于所述竖条形孔槽的宽度,所述连接板能够于其连接槽的上端处挂于所述升降手臂末端的所述连接轴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鲜活冻急速冷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下端的底座(411)由底座支架(4111)和位于底座支架上方的滑辊结构构成,所述滑辊结构由若干滑辊(4112)以及若干辊轴(4113)构成,每根辊轴(4113)上套设有滑辊(4112),所述辊轴(4113)横亘于底座支架(4111)的左右边之间且其端部固定于所述底座支架的左边和右边至少之一,所有辊轴平行且等间隔设置,所述底座支架(4111)的下方具有支撑脚(4114)和限位脚(4115),所述支撑脚(4114)位于所述底座支架(4111)的后端,所述限位脚(4115)位于所述底座支架(4111)的前部,且所述支撑脚(4114)的高度大于所述限位脚(4115)的高度,所述外框(41)下端设有支撑杆(415),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外框下端的左边和右边上,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外框下端的前后边平行,且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外框下端的前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外框下端的后边之间的距离,所述支撑杆的高度位置高于所述外框下端的后边的高度位置,所述底座(411)放置于所述外框(41)下端,所述底座的限位脚(4115)与所述外框的支撑杆(415)位置对应,且限位脚(4115)位于支撑杆(415)之前,所述底座的支撑脚(4114)位于所述外框下端的后边之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钦龙金属工业(昆山)有限公司,未经钦龙金属工业(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771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