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7470.3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9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林贤昌;黄巧云;徐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55 | 分类号: | H01R12/55;H01R12/77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0 | 代理人: | 金利琴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以防止短路与焊接不良的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一种挠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器或称为软板连接器(FPC Connector)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中,如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及液晶显示器等,此种软板连接器的主要结构包括有绝缘本体、多个导电端子及盖体,其中导电端子组装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插槽,然后利用盖体将插入于绝缘本体内的挠性印刷电路板或软性排线固定于绝缘本体上。
此种软板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与焊接端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多个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之间的间距必须要配合于软性排线的多个接点之间的间距才能顺利电性搭接。然而,随着电子产品朝向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软性排线的接点之间的间距以及软板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之间的间距也跟着越变越小,如此导致软板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焊接端在焊接固定于主板上时容易产生短路与焊接不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及多个端子,其中绝缘本体具有一后壁及连接于后壁的一底壁、一顶壁与二侧壁,二侧壁连接底壁与顶壁的左右两侧,底壁、顶壁及二侧壁之间围成一凹槽,凹槽具有一开口,开口与后壁呈前后相对设置,底壁设有多个插槽,该些插槽贯穿底壁并连通于凹槽。多个端子组装于底壁的该些插槽,每个端子具有一接触部及一插脚部,接触部延伸至凹槽内,插脚部经由插槽向下延伸突出于底壁外,该些端子的该些接触部于凹槽内排列成一排,该些端子的该些插脚部于绝缘本体外对应于该些插槽分别呈前后交错排列设置成至少二排。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器结构,其利用将多个端子的插脚部于绝缘本体外分别前后交错排列成多个排,任意二相邻的端子的接触部之间的间距小于排列于同一排的任意二相邻的插脚部之间的间距,如此设计即可解决现有技术的导电端子的焊接端在焊接时容易会产生短路与焊接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连接器结构于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连接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的连接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显示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
图5为图1的连接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显示多个端子的多个接触部于凹槽内排列成一排。
图6为图1的连接器结构中的多个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连接器结构
2 绝缘本体
21 底壁
211 插槽
212 前排
213 后排
214 干涉槽
22 顶壁
23 侧壁
24 后壁
25 凹槽
251 开口
3 端子
31 接触部
32 固定部
33 插脚部
34 第一端子
35 第二端子
36 水平延伸部
37 插脚组
P1 间距
P2 间距
P 平行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的较佳实施例,此连接器结构1包括一绝缘本体2及多个端子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74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