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校车管理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4191.1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6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晓文;林励 |
主分类号: | G07C1/10 | 分类号: | G07C1/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3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校车 管理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校车管理终端。
背景技术
关于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接送车的考勤、监控和管理,目前普遍使用的是在校园里安装不可移动的校讯通终端及采用一些监控仪器对学生上下学进行考勤管理,考勤地点只限制在学校。而对于从家庭到学校的接送的路上却没有办法实现考勤及实时监控,特别是针对一些幼儿园或者低年级的学生,在接送过程比较复杂的环境里,家长如何了解接送的过程,现有技术中尚未能够提供一种方案实现有效的监控和及时处理。
申请号为201210038817.9,公开日期为2012年7月18日的发明专利申请《校车安全监控系统》公开了一种校车安全监控系统,包括安装在校车上的车载监控终端、校车安全监控云计算平台、学校校车监控计算机终端、教育局校车监控计算机终端以及乘校车儿童家长手机,校车安全监控云计算平台与其他组成部分通过公共无线通信网络、Internet网络连接。校车上的车载监控终端实时地采集校车安全的数据,当达到报警限值时,将就地发出语音报警提示,同时将有关的校车安全监控数据上传到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具有对校车安全监控数据的采集、管理和信息发布功能。学校和教育局校车监控计算机终端、乘校车儿童家长手机用于接收来自云计算平台发布的有关校车的安全信息或进行信息的查询。
然而,上述技术方案未能提供图像识别与摄像监控功能以实现孩子上学及放学途中从家门口到学校的全程监控。
实用新型内容
在校车接送学生的运行全程监控和管理领域,现有技术未能提供一种具有图像识别及摄像监控功能以实现对学生上学及放学过程的全程监控和考勤的方案。
为解决以上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校车管理终端,包括主控模块、通讯模块、语音播报模块、显示模块、考勤模块和定位模块,通讯模块、语音播报模块、显示模块、考勤模块和定位模块分别连接于主控模块;还包括图像识别模块,图像识别模块连接于主控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图像识别模块,实现视频图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通过光学镜头和CCD传感器,且通过人脸识别算法准确采集图像信息,对校车乘客的考勤提供更具体细致的多媒体监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一种便携式校车管理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主控模块;2-通话模块;3-输入模块;4-通讯模块;5-显示模块;6-语音播报模块;7-电源模块;8-考勤模块;9-摄像模块;10-图像识别模块;11-定位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便携式校车管理终端,包括主控模块1、通讯模块4、语音播报模块6、显示模块5、考勤模块8和定位模块11,通讯模块4、语音播报模块6、显示模块5、考勤模块8和定位模块11分别连接于主控模块1;还包括图像识别模块10,图像识别模块10连接于主控模块1。
图像识别模块10负责对被考勤人员进行图像采集和处理,通过光学镜头和CCD传感器,且通过人脸识别算法准确采集图像信息,对校车乘客的考勤提供更具体细致的多媒体监控。在监控过程中,摄像头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采集监控图像,程序首先对图像进行灰度处理、图像去噪,然后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最后通过霍夫变换算法来定位。通过对比一定时间内被检测位置图像的变化,来判定监控过程被检测位置图像。
优选地,还包括摄像模块9,摄像模块9连接于主控模块1。
摄像模块9的功能和工作方式是:通过光学图像采样,并将采集数据通过经过主控模块1处理然后经过无线通讯网络传送到监控服务器。
优选地,还包括电源模块7,电源模块7连接于主控模块1。
电源模块7职能包括电源管理及后备电池管理,负责电池充放电、电量监控以及对设备正常供电。
优选地,还包括输入模块3,输入模块3连接于主控模块1。
输入模块3包括键盘或触摸屏实现人机交互,进行参数设置、拨打接听电话等活动。
优选地,还包括通话模块2,通话模块2连接于主控模块1。
通话模块2可实现校车上人员与学校监控人员或学生家长的信息交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晓文;林励,未经陈晓文;林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41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