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水池及蓄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4131.X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9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秦升益;陈梅娟;窦明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F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水池 蓄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水池及设有该蓄水池的蓄水系统,主要应用于雨水的收集、过滤、净化处理及储存。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能源、水资源匮乏,世界各地缺水的地方很多,很多缺水地区,人们的饮用水成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地区的缺水问题,很多地区打水井,但地下水仍短缺,这些井经常靠雨水、河水等维持,水质没有经过过滤,不适合饮用;水在长时间沉集后可清澈些,但时间长水容易变臭,变质;而且靠雨水维持的井水很快就渗入地下,或蒸发掉。
传统的做法有:一是钢筋混凝土池,其施工周期长,对地形要求高、不能因地制宜,不能过滤净化水,水质易变坏,二是PE塑料模块储水池,不能过滤净化水,水质易变坏,稳定性不好,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抗浮力不好。
中国专利(CN101839009B)公开了一种储水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设置于土基层11中,包括上面开口的储水容器1,该储水容器1的容器壁为防水结构;位于储水容器内部的集水井2,其井壁为透水结构,集水井2可与储水容器1之间进行水交换,并且该集水井2与该储水容器l之间填充有填料,为了增加水收集净化储存系统的强度,在透水表层5下设置砾石层10,并在透水表层5与砾石层10之间设置透水的找平层9,其中,填料包括混合的细砂4及多个透水储水载体7,透水储水载体7内部为储水空间8,可以储水,其中细砂4具有净化水的功能,储存于其中的水不会变质,使得收集的雨水或污水经过透水表层5的过滤和细沙填科的沉淀过滤后得到了较纯净的水,而透水储水载体7的储水空间8具有较大的储水容量,可以使储水容器的储存容量增加。储水容器1底部对应于井盖6的位置设有结合部3,在储水容器1底部没有可以透气的结构,这样使得储水容器1中的水容易变质,无法保证水的质量。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可以设置多个集水井的储水系统,其各个集水井之间都是直接相通,各个集水井之间的水没有得到有效净化。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水池及设有该蓄水池的蓄水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储水容器的底部没有可以透气的结构,使得储水容器中的水容易变质,无法保证水的质量,且多个集水井之间都是直接相通,各个集水井之间的水不能得到有效净化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水池,该蓄水池包括:
方形的储水容器,所述储水容器的容器壁为防水结构;
位于储水容器内部的上面开口的出水井和分布在所述出水井周向的隐形井,所述出水井与隐形井的井壁均为透水结构,出水井与隐形井的底部设有底板,在所述隐形井的顶部设有顶板;
在所述出水井及隐形井和所述容器壁之间填充有砖块;
在所述顶板的上方铺设有透水表层。
进一步地,在相邻的所述出水井与隐形井的底部设有连通所述出水井与隐形井的支撑透气结构,所述支撑透气结构用于支撑所述出水井与隐形井,并使得出水井与隐形井中的水能透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透气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透水支撑层、原沙和透气防渗层。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支撑层为透水混凝土,所述透气防渗层为流态的透气防渗砂。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为透水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隐形井的井壁与出水井的井壁直接连接,且隐形井均布于所述出水井的周向。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井和隐形井为六边形蜂窝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壁为土工膜。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表层为回填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蓄水系统,其包括一个蓄水池中的储水容器和多个蓄水池中的出水井与隐形井。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出水井和隐形井的井底采用透气防渗与混凝土底板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水不会变质,出水井和隐形井不会发生沉降。
第二、出水井和隐形井采用六边形蜂窝状结构,结构稳定,且比表面积大,为生物挂膜提供载体,有处理水的功能,且没有能耗。
第三、出水井和隐形井采用预制标准化砌块,施工周期短,井壁通过级配砂石找平,容器壁为防渗土工膜,施工方便,防渗效果好。
第四、本蓄水系统的后期维护简单,基本无维护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储水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蓄水池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蓄水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蓄水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41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报警防切割墙体复合板
- 下一篇:使构架的调修基准与加工基准一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