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用四线式测试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4107.6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7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曙波;伍海泉;李贤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曙波;伍海泉;李贤奇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22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用四线式 测试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夹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检测动力电池性能的测试夹具。
背景技术
在动力电池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动力电池的电压、内阻、容量等性能进行检测。检测时,电池性能检测设备先通过测试夹具与动力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相连,然后进行测试。
由于测试夹具是针对单款电池的电压、电流指标专门设计,当检测不同款电池时都需要更换测试夹具,导致需要制作大量的测试夹具,从而大大增加了动力电池的生产成本。
另外,现有的测试夹具加工工序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线式测试夹具,其用于检测动力电池性能,通用性强,组装方便,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电池用四线式测试夹具,包括壳体、一组接触件及一组弹性件,所述壳体上设有一组通孔及一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靠近所述通孔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接触件活动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容纳槽底部,另一端与所述接触件相连。
优选地,所述接触件包括接触件本体、抵挡部及限位部,所述抵挡部设于所述接触件本体上且与所述弹性件相连,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接触件本体的末端且可相对于接触件本体发生弯折。
优选地,所述接触件本体的前端呈锯齿状。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截面呈长方形。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楔形卡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可根据不同款电池的电压、电流指标,灵活调整接触件的数量以适应检测要求,通用性强。
(2)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3)接触件不易变形,与电池正、负极接触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100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件200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件200和弹性件300配合放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用四线式测试夹具,包括壳体100、一组接触件200及一组弹性件,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为弹簧300,其中:
参见图3和图4,壳体100的侧壁上设有楔形卡块110,楔形卡块110与动力电池性能检测设备的安装孔卡固配合,这样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夹具可以很方便的安装到检测设备上或者从检测设备上取下。壳体100上设有一组通孔120及一组容纳槽130,通孔120的截面呈长方形,容纳槽130靠近通孔120的一侧设有开口131,从而使容纳槽130与通孔120连通。
参见图5,接触件200活动设置于通孔120内,其包括接触件本体210、抵挡部220及限位部230,接触件本体210的前端呈锯齿状,抵挡部220设于接触件本体210上,限位部230设于接触件本体210的末端且可相对于接触件本体210发生弯折。这里所提到的接触件本体210的前端指的是接触件本体210与动力电池极耳相接触的一端,接触件本体210的末端指的是与接触件本体210的前端相对的一端。
参见图2和图6,弹簧300设置于容纳槽130内,弹簧300的一端抵接于容纳槽130底部,另一端与抵挡部220相连。
组装时,先将弹簧300放入容纳槽130中,然后将接触件200插入通孔120内,此时弹簧300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纳槽130底部和抵挡部220上,限位部230穿过通孔120后位于壳体100外侧,最后将接触件本体210的末端扭转,限位部230卡在壳体100的表面上。整个组装过程非常简便,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使用过程中,根据不同款动力电池的电压、电流指标,只需通过调整接触件200的数量即可满足不同的检测要求,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夹具通用性强、应用范围广,可与各种四线式电池性能检测设备配合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曙波;伍海泉;李贤奇,未经张曙波;伍海泉;李贤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41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温室骨架
- 下一篇:基于M_bus总线的远程仪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