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迷你车载核心主控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3984.1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6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佐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盛龙微嵌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1/02 | 分类号: | H05K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迷你 车载 核心 主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迷你车载核心主控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革新,基于ARM构架的系统逐渐取代传统的单片机为主构架系统成为车载娱乐影音系统的主流。加之整个汽车市场对于车载系统的需求逐渐增加,对于产品功能的多样化、差异化、产品开发周期、成本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片机构架系统,因系统电路简单,因此所有功能都放在一块2层的底板上都能实现。然而基于ARM构架的系统,电路复杂,功能众多,2层的底板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必须放在6层或者8层的PCB上集中开发并实现。这样存在两方面问题:
1、如果要在已开发完成的PCB上增加新的功能,或者仅仅是为了装配不同的模具而对PCB进行修改等等,那就要对整个PCB重新进行设计与修改。
2、如果要采用同一个模具,而最小系统要换代升级或者采用其它方案,则要重新开发整个板子。
由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重复做了大量的工作,延长了开发周期,增加开发成本。因此核心板由此而生。
接下来是核心板尺寸,在目前车载娱乐影音系统产品中,多数是基于ARM平台包括全功能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的PCB尺寸普遍偏大。所述尺寸偏大有以下缺点:
1、PCB一般是4-8层的,成本此较高;
2、PCB尺寸大,在有限的2DIN或者1DIN结构空间里,对于整机其它器件及模块布局造成很大的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迷你车载核心主控板,具有可节约产品开发周期、结构简单、占据空间小、使用成本低、装配使用方便和适应性好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迷你车载核心主控板由基板,以及设置于基板上的板载控制系统和板载功能单元组成,所述板载控制系统为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和供电电源,所述板载功能单元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包括电源管理单元、音频编解码单元、视频编解码单元、GPS单元、蓝牙与WIFI单元、接口单元,所述接口单元包括多个输入输出接口,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密集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边沿。
优选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为方形扁平无引脚封装式接口。
优选地,所述基板的宽度为40mm,长度为50mm。
优选地,所述相邻两个所述输入输出接口的距离为1.5mm。
优选地,所述基板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有25个输入输出接口,长度方向上设置有30个输入输出接口。
优选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包括数字视频及时钟同步信号输出接口、I2C接口、OTG接口、通用数字I/O口、复位输入接口、数字地接口、主电源输入接口、通用异步串口、串行外设接口、数字视频输入接口、天线接口、天线电源保护保险管接口、时钟信号输入接口、模拟音频输出接口、模拟信号输入接口和四线触摸接口,分别用于与所述板载控制系统和板载功能单元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把最基础、最核心、变化最少、共用性最强、难度最大的部分集成至主控板上,把模具的差异化、功能的差异化引起的变动统一放在面板上修改实现,通过面板和主控板的配合使用,且产品开发中仅需修改面板部分即可,从而可避免主控板频繁且重复的开发设计,大大降低产品的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因此具有节约产品开发周期、结构简单、占据空间超小、使用成本低、装配和使用方便,以及适应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载核心主控板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载核心主控板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捋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核心主控板100,主要由基板1以及安装于基板上的板载控制系统2和板载功能单元3组成。板载控制系统2是构成车载核心主控板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为ARM嵌入式系统的最底层控制系统,可实现最基本的功能,是ARM构架中最为基础、最为心的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21、内存22(包括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和供电电源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盛龙微嵌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盛龙微嵌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39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