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械组件多孔同轴定位胎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3600.6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0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工化;王志鹏;王丹;牛英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新恒通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2 | 分类号: | B25B11/02;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22102 | 代理人: | 陈传林 |
地址: | 13200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组件 多孔 同轴 定位 胎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和焊接用的定位胎具,是一种机械组件多孔同轴定位胎具。
背景技术
在很多场合对带孔的机械组件无论是装配、还是焊接都有同轴度要求,一般情况下凡是对装配件有同轴度要求的,都会采用一根通轴串装于机械组件多孔中,来定位解决同轴装配和焊接过程中的同轴度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定位轴与孔是减差配合所以就会有间隙,因为有间隙在装配和焊接过程中机械组件就会产生不同方向的移位,把定位轴夹住使拆卸困难,在拆卸时需要用力击打或顶压才能将通轴推出,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同轴精度也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机械组件多孔的同轴度和定位精度,操作简单,易装、拆,不变形的机械组件多孔同轴定位胎具。
解决其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械组件多孔同轴定位胎具,其特殊之处是:它包括沿轴向呈两半的定位轴,在所述两半的定位轴上设有楔角,在所述两半的定位轴上套置至少两个涨紧装置,所述两半的定位轴通过其轴端设置的合轴拉杆、连接销和合轴调位紧固螺母连接,所述涨紧装置的结构是,包括套置于两半的定位轴上的定位框架,装在定位框架内且与两半的定位轴楔角接触配合的楔杆,与定位框架螺纹连接且顶压楔杆的顶丝。
在所述两半的定位轴上设置楔角的角度为12°~18°。
本实用新型的机械组件多孔同轴定位胎具适用于机械组件多孔的同轴装配和焊接,能够保证机械组件多孔的同轴度和定位精度,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易装、拆,不变形,不损伤焊接件,使用寿命长,没有环境要求,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机械组件多孔同轴定位胎具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C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弹性套,2两半的定位轴,3连接销,4合轴拉杆,5合轴调位紧固螺母,6楔杆,7定位框,8顶丝,9楔角,10机架,11机械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的机械组件多孔同轴定位胎具,包括沿轴向呈两半的定位轴2,在所述两半的定位轴2上设有楔角9,在所述两半的定位轴2上套置至少两个涨紧装置,所述两半的定位轴2通过其轴端设置的合轴拉杆4、连接销3和合轴调位紧固螺母5连接。所述涨紧装置的结构是,包括套置于两半的定位轴2上的定位框架7,装在定位框架7内且与两半的定位轴楔角9接触配合的楔杆6,与定位框架7螺纹连接且顶压楔杆6的顶丝8。
在所述两半的定位轴2上设置楔角9的角度为12°~18°。另外,根据所需要同轴定位的孔径不同,还设有内径相同、外径不同的若干个弹性套1,弹性套1在轴向割开一条缝。两半的定位轴2的直径应当与机械组件孔最小直径相符,淬火处理硬度HRC38-41,直线度应小于同轴度。
使用机械组件多孔同轴定位胎具,用于调节多个机械组件11与机架10焊接时同轴度时:将两端合轴调位紧固螺母5拧紧使两半的定位轴2合并一体直径随即变小,穿过每个机械组件11需要同轴的孔,操作过程中,在两半的定位轴2的两端和间隔对称处装上涨紧装置,调整好位置后在均布旋拧各涨紧装置的顶丝8,顶丝8推压动楔杆6顶进两半的定位轴2的楔角9内,使两半的定位轴2张开,同时在两半的定位轴2的强度控制下将各孔接触面的间隙消除,达到同轴的目的。使用外径不同的弹性套1将机械组件11孔径的大小调整一致即可,各顶丝8均布拧紧后就可以随时进行一步操作。需要拆卸时将各顶丝8松开带动楔杆6退到初始位置,在将两端合轴调位紧固螺母5拧紧使两半的定位轴2再次合并成一体,在任意一端抽出。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获得的启示,无须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通过改变定位轴直径的大小、长短、一体的组装方式和定位框部装方式,就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新恒通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日新恒通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36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