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二次污染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2263.9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9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傅太平;傅汉文;傅少阳;傅志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天龙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孟庆茹 |
地址: | 3623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污染 有机 废气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挥发性有机废气回收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无二次污染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喷漆工艺广泛应用于集装箱、机械制造、电气设备、家电、汽车、船舶、家具等行业。喷漆废气主要由挥发性溶剂、稀释剂分子和不挥发的漆雾分子混合而成。喷漆废气的治理方法有冷凝法、吸收法、膜分离法、吸附法等,在国内,冷凝法由于不适宜处理低浓度的有机气体,并需低温和高压,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高;吸收法也由于对吸收剂和吸收设备的要求较高,且吸收剂需要定期更换,过程较复杂,成本较高,较难推广应用;膜分离法存在回收率不高,排放达不到国家+环保标准要求。吸附法用得最多的是以活性炭做为吸附剂,其表面积高,用于净化回收有机溶剂是一种最好的选择,活性炭吸附法目前大多厂家都使用水蒸汽进行脱附,如中专利号为201110311140.7公开了一种喷漆有机溶剂废气回收装置的发明专利,包括依次连接的漆雾去除装置、风机、吸附罐、冷凝器以及油水分离器,所述漆雾去除装置包括用于暂存有机溶剂废气的集气罐、旋风除尘器以及布袋除尘器,所述集气罐、旋风除尘器以及布袋除尘器依次连接。
目前有机废气回收净化工艺和装置的共同之处是,吸附回收系由多个环式吸附器组成,以满足吸附-脱附-再生的工艺循环,实现回收处理工艺过程的连续操作。吸附器是整个装置的核心,所有吸附-脱附-再生工序均在吸附箱内完成。其他的系统包括废气系统、蒸汽脱附系统、冷凝回收系统、干燥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经过吸附净化后的空气直接的排放到大气中,回收后的有机气体循环利用,水蒸汽再生产生的含油污水也直接排放。尽管采用上述回收工艺和装置可实现有机废气的净化回收,但仍然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如净化后空气的中含有近10%左右的有机物,对环境的污染仍没有彻底解决,并造成有机溶剂的部分损失。而水蒸汽再生产生的油水混合物经分层后有机溶剂得到回收,水相则被直接排放掉,由于水相中还含有一定量或微量溶解的有机溶剂,同样也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无二次污染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它可避免回收了有机溶剂后产生二次排放的问题,从而达到零排放的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无二次污染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废气产生车间、废气收集装置、过滤装置、高压风机和吸附/脱附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脱附罐与换热器连接,换热器与分层处理器连接,分层处理器与废气产生车间连接。
所述分层处理器与精馏装置连接,精馏装置再与废气产生车间连接。
所述吸附/脱附罐与温度调整器连接,温度调整器与废气产生车间连接。
所述温度调整器与冷却塔连接,冷却塔分别与温度调节器和换热器连接。
所述吸附/脱附罐还与蒸汽发生装置连接,蒸汽发生装置与水泵连接,水泵与分层处理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吸附/脱附罐与换热器连接,换热器与分层处理器连接,分层处理器与废气产生车间连接,吸附了多种有机溶剂的吸附/脱附罐经蒸汽脱附,产生的含有多种有机溶剂的蒸汽混合气经换热器换热后,将混合溶液送入分层处理器进行分层,形成分层水与有机溶液层,有机溶液经收集后直接用废气产生车间用于生产,从而实现循环利用,也避免了二次污染。
2、本实用新型中含有多种有机溶剂废气经吸附/脱附罐处理后,洁净气体通过温度湿度调整器处理后,提供给废气产生车间用于生产。
3、有机溶剂混合液分层处理器处理后的分层水、精馏装置产生的带一定温度的热水,经水泵送入蒸汽发装置,经密闭换热产生的蒸汽送至吸附/脱附罐,精馏装置中完成脱附及精馏工作,可多次反复循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废气产生车间,2为废气收集装置,3为过滤装置,4为高压风机,5为温度调节器,6为吸附/脱附罐,7为换热器,8为分层处理装置,9为精馏装置,10为温度湿度调整器,11为冷却塔,12为水泵,13为蒸汽发生装置,14为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天龙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天龙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22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