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层隔热户外低压端子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1945.8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7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蔡宗光;王富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光辉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46 | 分类号: | H02B1/46;H02B1/56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互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4 | 代理人: | 张果达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隔热 户外 低压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外用的配电箱,尤其涉及一种双层隔热户外低压端子箱。
背景技术
配电箱,是一种集中安装开关、仪表、端子等设备的成套装置,能够合理的分配电能,方便对电路进行开合操作,有较高的安全防护等级,并且能直观的显示电路的导通状态。同时还便于管理,当发生电路故障时有利于检修。针对于现有使用较为普遍的0.4kV的户外端子箱,存在防水、防潮、防尘、防腐蚀、防凝露、通风、隔热方面效果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层隔热户外低压端子箱,具有防水、防潮、防尘、防腐蚀、防凝露、通风、隔热效果好的特点,防护等级可达到IP55。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隔热户外低压端子箱,包括箱体、开设于所述箱体正面的门板、位于所述箱体顶部的顶盖、位于所述箱体底部的底座、设于所述门板上的门锁和位于所述箱体内的端子,所述箱体内设有内箱。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内箱内的一侧上方和另一侧下方都安装有透气阀。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箱内设有自动驱潮防凝露装置。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驱潮防凝露装置包括温湿度控制器和加热装置。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用于进出电缆的填料函。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和内箱的边框四周分别设有密封条。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隔热;
(2)防水;
(3)防潮;
(4)防尘;
(5)防凝露。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层隔热户外低压端子箱在实施例中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层隔热户外低压端子箱在实施例中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层隔热户外低压端子箱,包括箱体1、门板2、顶盖3、底座4、门锁5和端子6,所述门板位于所述箱体1的正面,并且其上设有门锁5;所述顶盖3位于所述箱体1的顶部;所述底座4位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所述端子6位于所述箱体1内部。为了提升防水、防潮、防尘的效果,则采用双层设计,即在所述箱体1内设有内箱7,所述内箱7为不锈钢的密封箱,为了提升内箱7内的透气性,所述内箱7内的一侧上方和另一侧下方都安装有透气阀8。所述透气阀8平衡了内箱7内外的压力,从而使得内箱7内部能够通风换气,达到降低内箱7内部温度的目的。所述内箱7与箱体1的双层结构间的缝隙形成隔热夹层,即专用的通风风道,利用烟囱效应通风换气,即当由于太阳暴晒引起箱体1内产生热空气,通过该通风风道将箱体1内的热空气输送出去,将外界的冷空气送入。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所述内箱7内设有自动驱潮防凝露装置9,所述自动驱潮防凝露装置9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和加热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湿度,即可以对内箱7内的湿度进行感测,通过设置的湿度值的产生来启动所述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的操作,从而达到驱潮、防止凝露产生的目的。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有用于进出电缆的填料函10。所述填料函10的设置,使得电缆的进出有序,同时进出电缆的缝隙也被密封住,从而对箱体1起到更好的防尘、防潮效果。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箱体1和内箱7的边框四周分别设有密封条11,进一步提高密封性。
同时,对于所述箱体1以及内箱的组装过程中,都对组装后的缝隙内外都涂敷上防水、耐热、抗老化的密封胶,同样也是为了提高密封性。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光辉电器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光辉电器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19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