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纺纱厂有纱和无纱纱管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1488.2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1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赵焕臣;李广军;谢松才;李俊华;王玉磊;宋勇;李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46 | 分类号: | B65G47/46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姚德昌 |
地址: | 27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纱厂 无纱纱管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自动化领域,涉及一种能够使从络筒机上出来的细纱管裸管和有纱管按照不同的轨道分离的问题。
其特征是通过该装置能够有效分离出尺寸大于细纱管裸管最粗端的有纱纱管,便于挡车工操作,回用。有利于减少下一步分拣工作中的重复劳动,为自动分拣和理管工作的自动化、机械化操作奠定基础。
背景技术
目前,在纺织自动络筒机上下来的细纱管,大部分都是使用完的空管,但是由于在自动接头的时候,有时会发生接头失败,若干次接头失败,设备发出信号排出细纱管。所以从络筒机上排出的管子有一部分是有纱的,这些纱线95%以上会集中分布在纱管中下部靠大头一侧。
工人会手动分拣出有纱的管子,并且根据这些管子上纱的再次分拣,目测如果含纱量在30%以上,直接在络筒机上回用;低于30%的在就当做废纱回收。利用这种方法进行预分拣,费时费力,劳动效率低下,而且在分拣时有很大的主观因素。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细纱管分离和整理上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纺纱厂细纱管进行分离整理的装置,其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专利中,利用重力下滑和尺寸分离原理,利用一条有倾斜角的输送带和纱管出口相联系,当纱管从出口出来时,沿倾斜皮带向前运动,同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又会滚动到到较低一侧皮带边运动。另外在本专利中设计了一个加工精良的异形分离板,它和皮带的间距恰好等于纱管大头圆柱的直径,当皮带上通过空管或纱管尺寸小于时,纱管会从异形板的一侧滑落进入纱管储存区,当通过的有纱的纱管,只要它的尺寸大于异形板的分离设计尺寸,就会依然沿皮带前进进入回收区。具体技术方案为:
技术方案1:一种纺纱厂细纱管滑道式理管装置,包括以主动轴:3、从动轴4驱动的传送带2,传送带2尾端设置大纱存储盒6,还包括设置有分离板开口7的分离板1,分离板开口7一侧设置小纱和空管储存盒5,传送带2与水平面成倾斜夹角,传送带2的分离板开口7一侧低于另一侧。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分离板开口7为一长300mm,宽270mm的矩形开口,这个尺寸使无纱纱管或纱线很少的纱管通过分离板开口7进入小纱和空管储存盒5,有纱纱管因直径大于此尺寸,不能能分离板开口7,滑落,继续经传动带2传动到大纱存储盒6继续利用。
技术方案3: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的基础上,传送带2传动平面与水平面呈现17°夹角。可以保证在纱管通过时由于重力作用靠近开口7运动。
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方案,可以使有纱纱管和少量纱管或空管有效分离,提高了分拣效率,避免重复劳动,实现了自动分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方案包括以主动轴3、从动轴4驱动的传送带2,传送带2尾端设置大纱存储盒6,还包括设置有分离板开口7的分离板1,分离板开口一侧设置小纱和空管储存盒5,传送带2与水平面成倾斜夹角,传送带2的分离板开口7一侧低于另一侧,
分离板开口7设置成一长300mm,宽270mm的矩形开口。当有序的纱管从入口进入传送带2时候,由于主动轴3和从动轴4和水平面呈17°夹角。所以当纱管从入口进入传送带2时候,由于重力的作用是靠近分离板开口7部位运动的。分离板开口的尺寸设计间距恰好等于纱管大头圆柱的直径,当传送带2上通过空管或纱线较少,整体尺寸小于开口尺寸时,纱管会从分离板开口7的一侧在重力作用下滑落进入小纱和空管储存盒5,等待二次分拣。当通过的有纱的纱管,只要它的尺寸大于分离板开口7的设计尺寸,就会依然沿皮带前进进入大纱储存区等待回收。
此种装置有利于分拣纺织厂络筒机上的有纱和无纱或小纱,便于车间回收利用,避免了人工挑拣,减少用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分拣装置配合使用,有利于实现纺织厂自动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14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